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110年度學術發表

110年度學術發表

一、學術期刊

序號第一作者題目發表刊物出版單位卷期/頁次或文章編號
1-1陳璋玲2020全球海洋科學報告:開拓研究能量邁向海洋永續國際海洋資訊海洋委員會11/p.02-p.06
1-2吳永培水稻「台農82號」誘變系與混系栽培下的稻熱病抗病性及產量表現之研究台灣農業研究農業試驗所70/p.170-p.181
1-3姚銘輝
農業防災體系及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平台閱讀摘要

農業防災體系及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平台

  農業是一個強烈受環境影響的產業。近年來,氣候變遷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災害直接影響農作物生產和農產品的穩定供應,因此,農業防災體系的建立和強化是極需完成的工作。本研究整合氣象資訊及作物生育特性,分別依據平時、災前、災中及災後等階段制定相對應之防災策略,最終目標在強化農民自主性防災能力,藉以確保農民收益及降低農業災害。同時,強調推廣防災信息的機制,透過資訊平台或APP等工具,提供精緻化氣象預報和早期災害預警資訊。本研究除介紹現有農業防災體系,並由跨領域合作建立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系統為案例,說明農業領域在災害管理上的具體成果。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災害防救科技與管理學刊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 Ainosco Press2022年9月第11卷第02期
1-4陳琦玲 無人機航拍在香蕉植株保險勘災之應用農業保險半年刊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第一期/p.14
1-5侯清賢
Climat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How can adaptation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long- and short-term climate hazards in fisheries of Taiwan?閱讀摘要

Climat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How can adaptation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long- and short-term climate hazards in fisheries of Taiwan?

  In the event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climate hazards, the global fishery industry will have to face the compound impact caused by long- and short-term climate hazards. To respond to the possible risks brought about by climate hazards,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cademic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gun to develop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action plans.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weather, however, forecasting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laden with high uncertainty and variations. Whether the planned policy changes and Taiwan’s fishing villages will be able to withstand a range of changes and impacts has evolved into a major challenge in coping with climate hazards in the future. Taiwan’s geographic location is favourable for aquaculture, which has evolved into an important primary industry and source of animal protein for the residents of Taiwan. Aquacultur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aiwan’s aquatic product supply chain. Since 2011, the annual output of aquaculture has been maintained at approximately 310,000 tons, with a monetary value of approximately 40 billion NTD. In recent years, both long-term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climate hazards (for example, extreme rainfall on August 23, 2018, and extremely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have led to shocks to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such a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udden deaths or losses of certain species, causing operational losses for fishers. The instability of and fluctuations in aquaculture, in turn, directly affect supply of and demand for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s such,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erform a case study of aquaculture that incorporates social concern assessments of risk perception and the judgement of risk acceptance through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 Furthermore, the study incorporates stakeholder participatory processes to reduce the gap in awareness of adaptation and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of reaching a consensus and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model that makes decision-making better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It is expected that these measures will enhance all parties’ willingness to adapt and help achieve the goal of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in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Elsevier-
1-6侯清賢Potential impact of the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on the catches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Taiwan Strait.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DPIJ. Mar. Sci. Eng. 2021, 9, 1465
1-7Yun-Hung Kuang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Resistance of Rice NearIsogenic Lines with Resistance Genes Against Brown PlanthopperRicespringer natureRice(2021)14:64
1-8Nur Izzatul Maulidah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ed cellular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duc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anana plantsPlant GeneElsevierPlant Gene 27 (2021) 100321

二、研討會論文

序號第一作者題目研討會名稱或論文集名稱/頁次或文章編號主辦單位或論文集編者地點
2-1黃德秀
氣候變遷下台灣農業水資源調適指標之研析閱讀摘要

氣候變遷下台灣農業水資源調適指標之研析

  氣候變遷加劇旱澇交替的現象,又臺灣地形陡峭,水資源蓄存量能有限,外加其他目的事業用水競用,使得農業水資源的情勢日益險峻。2020年到2021年我們迎來56年來最乾旱的一年,臺灣農業史上首次第一期稻作與第二期稻作連續停灌,農業水資源調適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然我國調適工作推動迄今已逾10年,乾旱調適策略在短期有推廣管路灌溉等節水設施與教育訓練;中期則是實施加強引水蓄水設施、調整大區輪作制度等;長期為研發耐旱品種與栽培管理,並依乾旱敏感度品項等級,修正農保補助、擴大農保等。惟調適策略推動須有一套監測氣候風險趨勢與推動策略之指標,以彈性因應氣候變遷的變化,做滾動式檢討的基礎。
國際間為監測與評估各國對於氣候變遷是否已做好準備,持續發展監測與評估機制,以衡量風險變化與調適準備的差距,調適指標是檢視調適進展的重要量化工具,可用於監測、報告及評估(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Evaluation)調適政策及方案成果。雖然旨在設定因應氣候變遷更明確之調適目標,並評估各國面對氣候變遷之調適需求與實際調適情形之差距,然各國國情不同,有必要發展我國適用之調適指標,以有效的衡量調適行動的效果。
本研究蒐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聖母院全球調適倡議(ND-GAIN)、 經濟學人智庫(EIU)及歐盟等水資源相關調適指標,並依我國氣候現況及農業用水條件,參酌AGR 2020的調適指標核心框架的綜合性(comprehensiveness)、包容性(Inclusiveness)、可實施性(Implement ability)、整合性(Integration)與監測評估(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依我國國情調整,提出我國農業水資源部門調適指標,評估農業水資源調適進展與現有的缺口,以提供適合臺灣農業水資源的調適方向與策略。本研究將各國指標對接完成後,將指標分以「風險趨勢指標」以及「調適績效指標」兩大類,「風險趨勢指標」係指用以監測觀察氣候變遷風險變化的情形,「調適績效指標」需對應當前政策推動狀況,以供決策者參考。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110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劍湖山渡假大飯店
2-2侯清賢
氣候變遷下臺灣養殖漁業風險評估與治理閱讀摘要

氣候變遷下臺灣養殖漁業風險評估與治理

  近年來,臺灣養殖漁業產量逐年增加,並於水產品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國人所需的動物性蛋白質。2011年後迄今,養殖漁業產量約維持31萬公噸,年產值約400億元左右,養殖物種以虱目魚、吳郭魚、文蛤與牡蠣等為主。然而,養殖漁業的經營與自然環境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災害的發生均可能導致養殖環境惡化與養殖物種流失等衝擊,造成漁民的損失。最終,養殖漁業生產的不穩定與波動將直接間影響國人水產品供需。為了解氣候變異對養殖漁業的衝擊與影響,本研究執行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建置計畫 (TCCIP)計畫,分析2000-2017年臺灣養殖地理位置、面積、產量、優勢魚種的長期變動趨勢,並選定溫度為氣候影響因子,透過養殖戶實地訪談確認極端氣候指標,探究歷史極端氣候災害對養殖漁業衝擊與影響程度,判定現行養殖區域的危害、脆弱度與潛在風險,供未來漁業管理與氣候調適規劃之參考。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臺灣水產學會110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p.25臺灣水產學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2-3侯清賢
氣候情境下彰化文蛤養殖漁業淹水風險評估閱讀摘要

氣候情境下彰化文蛤養殖漁業淹水風險評估

  氣候變遷對養殖漁業的影響包括連續性高溫事件所引發的水質惡化;降雨極端化導致養殖池水鹽度變化劇烈,或引發養殖池淹水問題;乾旱則使漁民取水更加困難等問題,政府與業者需共同擬定相關的調適措施,才能確保永續經營。為了制定出合適的調適方案,針對產業的歷史現況與未來風險評估工作是重要的準備工作。本研究先透過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所提出的六個調適構面中,透過文獻蒐整、歷史災害回顧與田野調查和利益關係人深度訪談等方式,界定目前臺灣的養殖漁業中,受氣候危害較嚴重的區域和議題進行探討,從而選出彰化區域的養殖漁業與淹水的氣候危害議題進行未來風險評估。本研究使用未來氣象推估資料模擬世紀中(2040-2065年),彰化區域淹水0.3m以上發生機率,套疊現行彰化養殖魚塭作業區域,評估未來氣候變遷情境下的淹水風險。結果顯示,彰化沿海的養殖區域在未來多數都有淹水事件發生的機率,其中特別是芳苑地區的淹水機率達到最高。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110年年會暨研討會/p.40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劍湖山渡假大飯店
2-4侯清賢彰化文蛤養殖漁業面對淹水危害的應對措施2021年臺灣災害管理研討會暨110年度科技部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防災科技學門計畫成果研討會/p.149-p.153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大坪林捷運站聯合開發大樓
2-5侯清賢
Analysis on the harm and potential risk of aquaculture in Taiwan under the extreme climate disaster閱讀摘要

Analysis on the harm and potential risk of aquaculture in Taiwan under the extreme climate disaster

  In recent years, the aquaculture fisheries of Taiwan are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and a key role in the seafood supply and demand. Since 2011, the quantity of aquaculture has been maintained at about 310,000 tons with an annual value of about 400 hundred million NT in Taiwan. The main aquaculture species is including milkfish, tilapia, clams and oysters etc. However, aquaculture is closely linked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it’s easy to result in disaster when typhoon or torrential rain occurs. Lead to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loss of aquaculture creatures, even though the fish ponds were buried and the dike was collapsed by the mud,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fish farmers.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令和3年度日本水產學會春季大會日本水產學會東京(線上會議)
2-6侯清賢
Preparation work experience for develop an adaption strategya case in Taiwan clam aquaculturer閱讀摘要

Preparation work experience for develop an adaption strategya case in Taiwan clam aquacultur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ncludes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due to continuous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extreme rainfall that causes drastic changes in the salinity of aquaculture pond water or may lead to flooding of aquaculture pond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government and the industry need develop adaptation strategy cooperatively. An assessment of the historical hazards and future risks of th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reparation work to develop a suitabl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this study, the six adaptation components proposed by the Taiwa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In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Knowledge Platform (TCCIP)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area and issue that are more severely affected by climate hazards in Taiwan's aquaculture 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historical disaster review, field surveys, and stakeholder in-depth interviews, and finally selected the aquaculture in Changhua area with the flooding hazard to assess the future risk. We used the flooding simulation conducted by TCCIP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flood to aquaculture area in mid-21century (2040-2065).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coastal aquaculture areas in Changhua have the probability affect by flooding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in the Fang Yuan area, which has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flooding.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2021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aptation Research for Climate Change in Asia (ARCC2021)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DPRI), Kyoto University, Japan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MRI), Japan Sejong University, South Korea 線上會議
2-7侯清賢
Impact and adaptation of coastal fisheries under climate change - a case study of setnet fishery in Taiwan閱讀摘要

Impact and adaptation of coastal fisheries under climate change - a case study of setnet fishery in Taiwan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disasters on marine fisherie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cannot be ignored since Taiwan is located in a hot-spot area impacted by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as climate variability intensifies,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overall fisheries will be more far-reaching. When we face an unknown climate disaster, we must have sufficient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foundation to act as the reference, to develop suitable adap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to mitigate disasters and avoid losse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H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o investigate comprehensive impact information of climate change and used TaiCCAT’s support system for decision-making (TSSDA) to analysis climate risk on coast fishery in Taiwan. In the study, we select the set net as our target fishery. The set net fishery in Taiwan play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coastal fishery and change of catch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natural factor. First, we focused on revie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et net fishery in Taiwan. Simultaneously, we will conduct the on-site investigation on fishery manager or inspector of how they confronted with the impact of the climate, as well as different fishery managers or inspectors from diverse regional fishing villages and the local adaptive measurement they have taken. Ultimate, with a risk management analysis of Taiwan's fishery managers and local fishing villages adaptive tactic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gether with Taiwan's current department insufficient adaptive measurements or tactics, we need to draft and plan for future feasible adaptive options, thereby reducing, averting and to lighten the influence of future intensification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economy.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臺灣水產學會110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p.20臺灣水產學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2-8李長沛
Impact and Strategies on Rice Production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in Taiwan閱讀摘要

Impact and Strategies on Rice Production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in Taiwan

  水稻田提供生產、生活與生態之農業生態系服務功能,但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稻米的需求量逐年下降,因此提倡良質米成為政府重要政策,然而水稻仍是台灣主要栽培作物,栽培面積最大,近年一,二期作生產面積合計約為26萬公頃,佔台灣耕地的32%。隨著多年科技發展與栽培管理精進,水稻栽培已趨向高產且穩定,然我國處於亞熱帶海洋氣候之高風險區,易遭受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氣象之衝擊,過去已呈現暖化、降雨型態改變、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及強度增加等影響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而影響農產品的供應鏈,農業受天然災害之損失曾高達280億台幣/年。為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嚴峻,除了發展相關科技,預測未來可能的氣候變化外,亦研擬調適策略,如發展分子生物科技,縮短育種期程,研發抗逆境高品質品種(原); 調節作物制度和水資源分配,以增加調適韌性;研發智慧農業,最佳化資源應用; 應用作物生長模擬,調整區域插秧期,以避免於敏感期遭受逆境等。在因應氣候變遷導致之極端氣候天然災害方面,政府持續建構防災體系,推播作物災害預警系統、推動農業保險等相關措施,以減緩其對水稻生產的衝擊,並減輕政府的救助負擔。此外,為照顧人民生活最基本需求及帶動農村經濟動能,政府亦推動相關政策,以落實政府維護農地與照顧農友之政策目的。未來將進行滾動檢討所推動之政策,強化防災體系,並持續發展相關技術,以逐步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建構適應氣候風險的永續農業,維持農業生態系服務功能。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FFTC 50th Anniversary and Symposium/(編輯中)亞太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線上會議
2-9曾清山
強化重要糧食對氣候變遷情境之因應調適-低溫逆境篩選平台閱讀摘要

強化重要糧食對氣候變遷情境之因應調適-低溫逆境篩選平台

  對於農業生產而言,氣候變遷下所衍伸的極端天氣變化,使得糧食生產環境變得更為挑戰,進而影響糧食供應的不確定性,牽動著國內外糧食供應政策與應變機制。災害發生無法預測,同時災害發生常屬於複合性,多重氣象條件下才引發重大農業損失。防災技術研發及災損評估需要一可模擬多重氣象環境之試驗場域,才能提供精準及可重複之試驗數據。為能瞭解快速的氣候變化對農作物與病蟲害發生的關聯性,本計畫將建置能控制快速變化栽培環境的現代化篩選平台,期能在氣候變遷的環境下瞭解其對作物病蟲害發生的影響,進而提出適當的因應措施,以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臺灣於2016年初受寒流影響,臺北、高雄分別持續長達62、32 小時10℃以下的低溫,造成臺灣農損高達42 億3,086 萬元。臺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當西伯利亞極地冷氣團南下時,造成氣溫劇降,稱為寒流或寒潮。每年12 月~次年3 月都可能發生寒流,其中以1 月出現頻率最高。臺灣中部因地形關係,冬季時較北部、南部更容易出現低溫,且最低溫度遠較北部、南部為低。氣溫突然下降及持續低溫,對於臺灣農業、養殖漁業造成的損失尤為顯著。災害發生無法預測,同時災害發生常屬於複合性,多重氣象條件下才引發重大農業損失。作物防災技術研發及災損評估需要一可模擬多重氣象環境之試驗場域,才能提供精準及可重複之試驗數據,也可驗證防災技術成效。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110年度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p.95 (p1-20)台灣農藝協會國立嘉義大學
2-10侯雅玲
探討抽穗開花期間乾旱對水田微氣象及產量之影響閱讀摘要

探討抽穗開花期間乾旱對水田微氣象及產量之影響

  在氣候變遷情境下,預估未來農業可用水資源將逐漸減少。植物遭遇缺水逆境,一般認為會造成葉片蒸散作用降低,進而使得葉片降溫效果減少。因水稻在抽穗開花階段對環境逆境是最敏感的時期,本試驗為探討水稻在此時期遭遇水資源不足時,除了面臨缺水逆境外,是否也會併發高溫逆境,及相關的影響與衝擊。2020 年第 1 期作以ʽ台南 11 號ʼ進行試驗,在抽穗始期進行排水,並停止灌水的處理方式模擬乾旱情境。處理組田區的土壤水分最低降至 24.1%,對照組之土壤水分則維持在 40.8% ~ 46.3%之間。對照組之臺南 11 號的開花時間始於 10 時 40 分,13 時 40 分結束,開花高峰約在 11 時 40 分;而處理組較對照提早 20 分鐘開始開花,開花高峰延後至 12 時 20 分。表示乾旱處理使得開花所需時間變長,開花授粉時暴露在逆境環境的風險提高。針對開花時段相對應的 10~14 時區間之微氣象變化,越接近水稻葉冠層,其相對濕度越高,而乾旱處理因土壤缺水,所以冠層內相對濕度較對照組低。開花時段之氣溫變化,以測站之氣溫最高,冠層上方氣溫較測站降低最多,而對照及處理組的冠層內氣溫降幅並不明顯,乾旱處理組之冠層內氣溫在 10 時及 12 時甚至較氣象測站高出 0.04 及 0.03℃。乾旱處理對產量構成要素中之有效穗數、千粒重及收穫指數有顯著的影響效果,乾旱處理使有效穗數、千粒重及收穫指數分別減少14.7%、3.3%及 7.2%。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110年度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p.132(p2-01)台灣農藝協會國立嘉義大學
2-11林訓仕
小麥耕作模式對產量及雜草相之影響閱讀摘要

小麥耕作模式對產量及雜草相之影響

  為探討不同小麥耕作模式對雜草相及小麥產量之影響,分別於臺中市大雅區與彰化縣大城鄉進行水稻(整地)-小麥(不整地)及水稻(整地)-小麥(低整地)試驗,調查其雜草密度、乾重及最終小麥產量。結果顯示,以雜草數量而言,小葉灰藋為水稻(整地)-小麥(不整地)耕作模式之優勢雜草,水稻(整地)-小麥(低整地)優勢雜草則為看麥娘,以雜草乾重而言,不同栽培模式下皆以小葉灰藋及旱苗蓼較高。而在雜草相變化上,低整地可顯著抑制小葉灰藋及旱苗蓼密度及生質量,雖然小麥低整地栽培會增加看麥娘密度,但因其生質量低,對小麥後期生長影響較小。不同耕作模式下小麥產量調查顯示,2015年臺中大雅與彰化大城裡作小麥低整地栽培,其產量分別高於不整地605 kg及517 kg,2016年則分別高於不整地263 kg及582 kg,主要差異為小麥低整地栽培之單位面積穗數及一穗粒數較不整地栽培高所致。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110年度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p.1-p.32台灣農藝協會國立嘉義大學
2-12王維晨
不同濃度與施用時間之氰胺基化鈣對‘富有’甜柿萌芽與果實品質之影響閱讀摘要

不同濃度與施用時間之氰胺基化鈣對‘富有’甜柿萌芽與果實品質之影響

  柿樹需要一定的冬季低溫來滿足芽體低溫需求以解除休眠,然隨著冬季升溫現象越趨明顯,臺灣主要栽培品種‘富有’甜柿 (Diospyros kaki Thunb.) 在面臨因暖冬衝擊造成萌芽與開花異常的現象也越發嚴重,進而影響果實生產。溫帶果樹若遇需冷不滿足而使萌芽不整齊與生長衰弱的狀況,常以人工催芽的方式來促進芽體萌發。其中,氰氨基化鈣(CaCN2)為常用的化學藥劑之一。因催芽效果與芽體的休眠程度與化學藥劑施用濃度有關,且甜柿尚無相關詳細研究,故尚需釐清催芽藥劑最佳施用時機與濃度,本研究於109與110年以稀釋25、50、100倍之氰胺基化鈣澄清液(含氮40%)於富有甜柿的正常萌芽期前3-6周進行催芽處理。結果顯示,經處理後皆有明顯催芽效果,其中以萌芽前5-6週以稀釋50倍之氰氨基化鈣澄清液噴灑於結果母枝上之休眠解除效果最佳,並且在疏花疏果操作後對果實產量與品質無明顯不良影響。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台灣園藝學會110年度會員大會暨論文發表/p.50台灣園藝學會國立宜蘭大學
2-13許奕婷
乾濕輪灌方式對水稻韌性生產之影響(II)閱讀摘要

乾濕輪灌方式對水稻韌性生產之影響(II)

  乾濕輪灌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 AWD)係水稻灌溉時將水量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使土壤在乾燥及濕潤之間交替,為水稻節水栽培的方式之一。本次試驗為期兩年共四期稻作,使用三個稉稻品種台農71 (TNG71)、台稉9號 (TK9)、台南11號 (TN11),以及兩個秈稻品種台中秈17號 (TCS17)、台中秈10號 (TCS10),試驗之水分管理以兩種連續灌溉方式作為處理,分別為水位5至3公分作為慣行栽培對照組,以及水位5至0公分作為節水栽培AWD試驗組。研究調查與分析其灌溉水量、水稻植株生長性狀,以及生育期間之每平方米總計雜草生物量變化。結果顯示,於兩年試驗中AWD之灌溉模式可有效節水,於2021年水稻第一期作連續灌溉用水量:12,882 m3/ha,AWD用水量:9944 m3/ha;水稻二期作連續灌溉用水量: 9276 m3/ha,AWD灌溉量則是為: 4369 m3/ha。因此,本年度驗證水稻栽培利用AWD方式,不論何期作結果均顯示出AWD方式可達節省至少10%水量。而在使用AWD進行水稻節水栽培同時,若於植株頂冠尚未覆蓋土表,頻繁裸露出土表會使雜草生成增加,且一期作相較二期作有更明顯之雜草生成,其主因為稻作生長初期,無梅雨季之降水覆蓋土面導致。使用AWD方式進行栽培後雖會增加雜草生成,但可有效節水且對不同水稻品種之植株生長性狀無顯著影響。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2021中華民國雜草學會年會之雜草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中華民國雜草學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2-14胡智益
茶園異常氣候之調適作為閱讀摘要

茶園異常氣候之調適作為

  近年的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異常天氣,已對茶樹的生長與發育造成嚴重影響。茶樹的天然災害包括颱風、乾旱、低溫、降雨、冰雹、焚風,其中以低溫、旱害及颱風的影響較大,也是日後最需要防範的天災種類。本篇敘述茶樹因應氣候變遷的短期、中期及長期調適作為,以做到早期預警與防範,減少異常氣候造成的損失。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作物生產與農業災害防範研討會/p.107-p.132中華農業氣象學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實體與視訊會議併行)
2-15謝易叡
經濟性魚類養殖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以石斑魚為例閱讀摘要

經濟性魚類養殖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以石斑魚為例

  本研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高溫逆境調適,目前建立4種臺灣養殖石斑(青斑、龍膽、虎斑及龍虎斑)之高溫致災條件。龍虎斑於38°C中耐受最久,經24小時開始出現死亡,其餘種類石斑魚10小時內便開始死亡;37°C時,龍虎斑可以耐受72小時,但出現延遲性災害。而短暫高水溫(37°C,4小時)處理,未有魚隻傷亡且恢復攝餌時間較短。未來高溫逆境衝擊下,將高水溫時間縮到最短可有效降低對魚隻影響。第二部分對低溫逆境之調適準備,引入耐寒雲紋石斑,生產具耐寒、成長迅速或抗病力高之雜交石斑種苗,以利後續石斑魚養殖推廣;目前已完成收集雲紋石斑種原50尾並建立基因資料50筆,以及人工繁殖試驗2次,並取得雲紋x點帶雜交魚苗約100尾培育中。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台灣水產學會國立嘉義大學
2-16李彥宏
探討不同白蝦系群對鹽度變化緊迫之表現閱讀摘要

探討不同白蝦系群對鹽度變化緊迫之表現

  藉由不同親緣間的配種繁殖之白蝦,預先飼養於30ppt鹽度環境中適應,再將其分別移25、20或15ppt環境中蓄養,紀錄存活率。另外亦在鹽度緊迫後,進行哈維氏弧菌白蝦攻毒測試,紀錄白蝦存活率。結果,以本中心2種白蝦系群進行鹽度緊迫及緊迫後哈維氏弧菌的攻毒試驗,由30ppt下降至15ppt時,系群2白蝦存活率100%,系群1白蝦存活率由處理後第1天的92%至第7天的85%。另外在鹽度緊迫後,對哈維氏弧菌攻毒之白蝦存活率,系群2(17.5%)優於系群1(6%),此試驗結果顯示,透過白蝦選育,可增加白蝦對緊迫及弧菌的抗性,若長期進行選育工作,將可緩解白蝦養殖產業困境。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台灣水產學會國立嘉義大學
2-17許嘉閔
多元工具於提升文蛤養殖對2020-2021冬季低溫之韌性閱讀摘要

多元工具於提升文蛤養殖對2020-2021冬季低溫之韌性

  文蛤為臺灣重要養殖貝類之一,主要養殖地區在彰化、雲林、嘉義及臺南等四縣市。近來因極端氣候如冬季異常低溫,又彰化地區緯度較高,每每造成文蛤混養之除藻工具魚-虱目魚大量死亡而傳出災情,除了造成養殖漁民經濟上的損失,還增加後續人工除藻的人力支出。此研究自2020年5月起至2021年5月,追蹤彰化文蛤養殖過程,期間經歷2020-2021年初寒流,養殖場主藉由放養多元工具魚(虱目魚+豆仔魚),雖然虱目魚仍因低溫死亡,而豆仔魚對低溫耐受力較高,低溫事件後仍持續清除絲藻,相較於單放虱目魚之對照組,不僅節省人力成本又降低文蛤死亡率,初次收成時文蛤存活率達九成以上。放養多元工具魚確實可提升文蛤養殖面臨冬季低溫之韌性,值得推廣。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台灣水產學會國立嘉義大學
2-18劉恩良
吳郭魚的耐寒食譜閱讀摘要

吳郭魚的耐寒食譜

  吳郭魚具有容易養殖與繁殖、對環境與疾病抵抗力強、成長快等特性,肉質且無細骨,屬雜食性,對飼料的蛋白質需求不高,飼料成本低廉,適合高密度養殖等優質養殖條件:且吳郭魚的附加價值高,肉及鱗片皆可利用。近年來強烈大陸冷氣團常造成養殖吳郭魚大量凍傷及凍斃影響漁民生計甚鉅。為降低氣候低溫造成養殖魚類的損害,以飼料添加物增加魚類對低溫環境的耐受能力,藉以提高魚類在環境低溫期間的存活率。本中心利用配方飼料提高吳郭魚低溫耐受性:實驗以尼羅吳郭魚實驗魚種為Oreochromis niloticus,分2组實驗组:各為脂肪酸添加組(N=15x3)、脂肪酸添加維生素C組(N=15x3)與對照組(N=15x3),飼料中添加脂肪酸以魚油和玉米油(各添加2%)為主,維生素以Vitamin C(100ppm)為主飼料中粗蛋白含量28%;進行8週投餵與採樣,每尾起始平均體重9.95±0.20g;投餵試驗後每尾平均體重29.63±2.06g,對照組與實驗組每尾均重並無顯著差異(p>0.05)。降溫試驗中在20小時内水溫從20°C降至10°C在9°C ~10°C维持6小時之後,20小時内水溫再從10°C上升至20°C。各組活存率為對照組:43.5±16.4%;脂肪酸添加組:100%;脂肪酸添加維生素C組:92.6±7.3%。實驗組活存率高於對照組2倍以上•實驗組吳郭魚全腦所含n3系列高度不飽和脂肪酸(n3HUFA)亦顯著高於對照組。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台灣水產學會國立嘉義大學
2-19許佳憲肉牛熱季調適探討2021草食動物產學交流座談會畜產試驗所畜產試驗所(實體與視訊會議併行)
2-20廖士傑熱季飼糧中添加植酸酶影響57 – 84日齡舍飼白羅曼鵝血液性狀中國畜牧學會會誌50(增刊)/p.176中國畜牧年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2-21廖士傑飼糧植酸酶含量對生長期白羅曼鵝生長性能及血液性狀之影響中國畜牧學會會誌50(增刊)/p.177中國畜牧年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2-22趙俊炫臺灣乳牛基因體乳量預測傳遞能力驗證分析中國畜牧學會會誌50(增刊)/p.158中國畜牧年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2-23林振榮
木麻黃立木檢查及木材反應閱讀摘要

木麻黃立木檢查及木材反應

  木麻黃樹木主要目視外觀結構缺點為1.腐朽的木材(空洞腐朽);2.破裂(枝幹破損或折斷);3.根部問題(樹冠衰退或枝葉枯萎現象);4.不良樹體結構(傾斜樹木(幹)或枝條);5.不良樹體結構(樹冠重心偏一側)。木麻黃樹木內部的木材歸納具有9種形式的生長逆境抵抗及防禦機制反應。目視分等結果分成5級,其中1級佔18%、2級24%、3級30%、4級18%和5級10%。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2021年中華林產事業協會研討會中華林產事業協會國立中興大學
2-24彭炳勳
應用空拍機影像評估木麻黃防風林樹木樹木性質可行性研究閱讀摘要

應用空拍機影像評估木麻黃防風林樹木樹木性質可行性研究

  1.無人載具於防風林健康管理的應用:以木麻黃樹高及冠形的特性,能快速利用影像資訊掌握木麻黃的 分布位置,減少人工地面/空中查找的時間。 將UAV飛至指定地點,以回傳的影像檢視位於高處的腐朽、枝條 斷裂、拉拔破裂、枯斷枝懸掛等現象,改善檢查員視覺遮蔽的問 題,具有節省人力提高作業效率的優點。 立體模型的建立能作為現階段防風林管理、長期動態監測形態變 化的資訊,提供主管機關現在與未來的風險管理參考。
2. 無人載具於評估樹(原)木的強度性質:對於木材性質而言,應用以無人載具影像觀察樹(原)木外觀結構性缺點,並以肉眼目視對應影像效果,以 作為目視分等判定標準,可依據樹(原)木破裂(壞)的危險性及衰退度,採用積分法或國際分等標準,判斷 木材等級品質,作為評估樹(原)木的強度性質,以瞭解樹木對氣候變遷極端氣象的耐受調適能力。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2021年中華林產事業協會研討會中華林產事業協會國立中興大學
2-25林振榮
建置海岸林樹木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管理資訊閱讀摘要

建置海岸林樹木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管理資訊

  因應氣候變遷極端氣象對林業海岸防風林樹木災害衝擊,維護國土保全、保障後端產業經濟、及社區民眾安全,扣合「減低災損」核心目標,調查及歸納氣候變遷對樹木災害衝擊的影響,與提供調適管理建議資訊於「林產業知識平台」,以提供管理參考。研究成果包括1.研訂調適性海岸林樹木內外部健全性調查法,以「技術治理」防風林樹木健全性,以瞭解樹木因應氣候變遷極端氣象的生長逆壓(逆境)、破壞反應影響,作為「減低災損」實務調整應用管理。2.研訂現場量測資料與影像資訊模式,藉由現地與影像資訊結合「科技治理」防風林樹木健全性,以瞭解樹木因應氣候變遷極端氣象的大尺度反應影響,作為「減低災損」智能應用監測。3.建置環境推廣展示資料,藉由推廣社會大眾「認知治理」氣候變遷極端氣象與樹木健全性之資訊與回饋,以推廣及回應社會大眾需求,瞭解樹木因應氣候變遷極端氣象的影響,作為「減低災損」調整應用政策治理。4.提供因應極端氣象海岸林樹木調整應用管理建議資訊,藉由永續經營「策略治理」防風林樹木健全性管理,瞭解因應氣候變遷極端氣象與防風林樹木的擾動及逆壓影響,採取自然經營樹木法則,作為「減低災損」調整資訊加值應用經營。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110年中華林學會森林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p.179中華林學會國立嘉義大學森林館
2-26鍾智昕應用無人機光達於宜蘭地區劣化海岸保安林林分結構分析2021森林資源保存與利用研討會/p.137-p.14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2-27張致銜
臺灣沿近海烏魚漁業資源與漁場環境變動解析閱讀摘要

臺灣沿近海烏魚漁業資源與漁場環境變動解析

  烏魚(鯔,Mugil cephalus)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溫帶海域,為臺灣沿近海域冬季最重要的經濟魚種之一,每年冬季隨著大陸沿岸流洄游至臺灣沿近海域進行產卵洄游,在冬至前後10天多為主要盛漁期。本研究解析自2011年以來之烏魚漁獲查報資料,以及2015至2019年冬季海表面溫度月均溫資料,結果顯示自2012年來烏魚資源量有逐步回升之情形,而烏魚捕撈漁法以流刺網為最主要作業方式,其次為巾著網與扒網。另一方面,2015至2019年間冬季臺灣海峽海表水溫21°C等溫線形成相對適合的烏魚產卵洄游環境,而烏魚主要漁獲位置有逐年北移的趨勢。然而長期捕撈和漁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導致漁獲量自1980年代全盛時期持續減少,近二十年來之各年漁獲量更呈現大幅震盪趨勢,顯示烏魚資源管理仍有努力的空間,因此未來對於烏魚資源結構及變動因子必須持續加以研究。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2021第三十二屆動物行為、生態暨環境教育研討會/P-B09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國立臺南大學
2-28張致銜
臺灣沿近海域冬季烏魚刺網漁業作業變動解析閱讀摘要

臺灣沿近海域冬季烏魚刺網漁業作業變動解析

  烏魚(Mugil cephalus)在冬季時會隨著大陸沿岸流洄游至臺灣沿近海域產卵,然而長期過度捕撈、氣候變遷等諸多因素,導致漁獲量自1980年代全盛時期年均百萬尾持續下降,而近二十年來漁獲量大多維持數五十萬尾上下且呈現大幅震盪。烏魚漁業主要作業漁法包括刺網、巾著網或扒網等,而近十年已轉變以刺網為主,約佔總產量之八成,其中以流刺網為最主要作業方式。近十年主要漁獲位置有逐年北移的趨勢,以臺中外海為主,其次為新北、桃竹苗、宜蘭及基隆外海。尤臺中以北所佔比例,從2014年佔約72.4%,已逐年提升,在2018及2019年更佔全臺漁獲量的95%。顯示過去雲嘉以南的傳統烏魚漁場,在近年冬季烏魚汛期間幾乎已不易捕捉到來游烏魚。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2021 海洋年會暨科技部成果發表會/p.284中華民國海洋學會澎湖科技大學
2-29紀祥鈺
夏季高溫對短期葉菜生產栽培之影響閱讀摘要

夏季高溫對短期葉菜生產栽培之影響

台灣地區因處熱帶季風及副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非常適合蔬菜作物之栽培生產,唯夏季平均氣溫過高可達28℃以上,大部分葉菜類不易栽培,加上高溫、高濕及病蟲害等因素,導致夏季葉菜較為短缺。本研究以夏季常見之短期葉菜類於蔬菜網室進行6期生育期溫度與生長量試驗調查,結果顯示,6種常見夏季蔬菜最適溫度範圍分別:不結球萵苣(粉妹)為24.5℃-28.0℃、不結球白菜(阿鳳)為23.5℃-27.0℃、油菜(美松)為25℃-28.0℃、青梗白菜(綠愛)為24.0℃-27.5℃、蕹菜為25.0℃-30.5℃、莧菜為25.0℃-29.0℃,低於或高於最適溫度範圍其產量可能會低於8成以下;其中除了夏季葉菜蕹菜與莧菜對於高溫有較高之耐受性與產量,而不結球萵苣(粉妹)、不結球白菜(阿鳳)、青梗白菜(綠愛)及油菜(美松),於夏季高溫栽培則建議以稍具耐熱之小葉菜種類:不結球萵苣(粉妹)及油菜(美松)2種品種,另配合田間通風、遮陰及水分管理等降溫措施,以增加夏季短期葉菜生產栽培之多樣性與生產量之穩定。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第十屆地球觀測及社會衝擊國際研討會(ICEO & SI 2021)/p.129國立聯合大學、Taiwan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國立聯合大學
2-30紀祥鈺
淹水逆境對油菜‘美松’生產量影響研究閱讀摘要

淹水逆境對油菜‘美松’生產量影響研究

油菜為我國夏季重要短期葉菜類之一,以育苗定植後約18-21天即可收穫,係夏季高溫多濕季節與颱風豪雨災後復耕的重點蔬菜,夏季颱風過後常因積淹水導致產地葉菜類減產,蔬菜價格高升,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夏季短期葉菜-油菜‘美松’於淹水逆境下對生產量影響,淹水過後土壤水分過多使植物根部缺少氧氣,因此限制根部呼吸作用、養分吸收等功能,影響到作物生長,造成產量下降。
本試驗以桃園市八德區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進行室內蔬菜栽培試驗,試驗時間為109年6月至8月及110年5月至7月,於定植後第14天後進行 3、6、12及24小時共四種淹水時間及無淹水之對照組共計五種處理,每處理取樣4株、3重複。建立淹水逆境試驗設施與試驗模式,評估夏季短期葉菜在淹水逆境下的表現,提出淹水時間與油菜‘美松’生產量關係模式。結果顯示,以無淹水之對照組為正常表現,淹水3、6、12及24小時之產量比例分別為 87.9%、77.3%、59.7%、35.6%。試驗結果可供相關產業參考利用,提早進行田間預防管理。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台灣園藝學會110年度會員大會暨論文發表/p.59台灣園藝學會國立宜蘭大學
2-31陳永明氣候推估及災害類型對果樹產業影響2021中部果樹產業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與策略發展研討會/p.112-p.120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線上會議
2-32李欣輯
2020年桃竹苗地區之農業乾旱損失調查閱讀摘要

2020年桃竹苗地區之農業乾旱損失調查

  2020 年台灣因梅雨、颱風事件減少,造成下半年度各區水情嚴峻釀成近 60 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事件。農委會為了因應水資源的調配之需,在北部地區提出桃竹苗作物停灌的農業節水措施,部份地區也因此造成農業損失災情。本研究為了瞭解此次乾旱事件對桃竹苗地區之危害程度,並量化其對國內農戶造成之衝擊。年初針對桃竹苗地區的農戶進行乾旱造成的各項農作物損失調查,共完成 1,505 筆的有效樣本。依據本研究的調查發現,桃竹苗地區在政府的停灌措施下,仍有平均約 55.7% 沒被停灌影響,其耕作行為仍然維持;10.8%有受停灌的影響,但因為不同作物特性和有其他非灌區水源供應的關係,因此並無經濟損失;最後剩的下 33.4 %則因為停灌措施而造成農業經濟損失。在所有損失的樣本中,因為停灌措施而主要損失的作物,以「水稻」的比例最高,佔所有比例的 67.6%,也是所有作物中耕地面最大的作物。最後再詢問災戶如何因應乾旱造成的損失,其中以超過 6 成的損失農戶多為「損失自行承擔」,其次的三成「依靠政府救濟」, 此結果凸顯農作物未來於乾旱風險轉移之需求。本研究調查結果可作為農業單位於未來農業防災策略之參考,藉以減少農民因天災所帶來的損失。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