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學術發表
一、學術期刊
序號 | 作者 | 題目 | 發表刊物 | 單位 | 卷期/頁次 |
---|---|---|---|---|---|
1-1 | 黃亞婷 | 全球暖化情境下氣候變遷淹水災害風險圖 | 災害防救電子報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211/P.1~17 |
1-2 | 夏奇鈮 | 水稻花粉活力檢測方法研究 | 台灣農業研究 | 農業試驗所 | 71/P.123~134 |
1-3 | 李長沛 | 水稻耐熱性檢定圃的設置與應用 | 技術服務季刊 | 農業試驗所 | 130/P.1~5 |
1-4 | 李長沛 | 應變氣候變遷之耐熱水稻育種策略
閱讀摘要
應變氣候變遷之耐熱水稻育種策略暖化情境下,高溫對稻米的產量及品質造成的影響日趨嚴重,國內不論在生育初期(第二期作)或生育後期(第一期作)皆有機會面臨高溫逆境的迫害,品種改良是最為直接提升水稻對高溫適應的方法,透過建立高效率篩選平臺針對高溫忍受性進行篩選,找出可利用的遺傳資源,再藉由分子標誌輔助選拔將耐熱性導入優良推廣品種,聚合多種耐高溫特性或結合多重抗(耐)特性則是品種改良上持續增進的目標。除針對品種本身對環境逆境的調適外,面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強化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相關減緩策略上,也是未來水稻育種上持續努力的目標。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農業世界雜誌 | 農世股份有限公司 | 467/ P.20~30 |
1-5 | 曾清山 | 強化重要糧食作物對氣候變遷情境之因應調適-低溫試驗設施與應用 | 技術服務季刊 | 農業試驗所 | 131/ P.22~25 |
1-6 | 陸柏憲 | 乾旱逆境下甘藷生育初期之逆境指標研究 | 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 台灣農藝學會/中華農業氣象學會 | 18/ P.60~72 |
1-7 | 張淑芬 | 首支本土育成咖啡「台農1號」-具精品風味的平地適種新品種 | 豐年雜誌 | 豐年社 | 72/P.6 |
1-8 | 方信秀 | 運用氣象資料預測當期荔枝產量之可行性研究 | 台灣農業研究 | 農業試驗所 | 71/P.343~357 |
1-9 | 王泰權 | 臺灣柑橘害蟲(蟎)名錄之修訂 |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111年度年會暨論文宣讀摘要集 |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 | -/P.106 |
1-10 | 張立詳 | 無人機航拍在香蕉植株保險勘災之應用 | 農業保險半年刊 | 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 | 1/P.16~21 |
1-11 | 邱少婷 | A Note on the Structural Peculiarities of the Leaves of Amentotaxus formosana Li in Southern Taiwan |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34/P.1~9 |
1-12 | 劉玫婷 | 2022年1~2月農作物寒害暨雨害損失調查紀實 | 災害防救電子報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203/- |
1-13 | 姚銘輝 | 天然災害預警情資整合作業之執行實務 | 農政與農情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364/P.43~49 |
1-14 | 姚銘輝 | 農業防災體系及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平台
閱讀摘要
農業防災體系及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平台農業是一個強烈受環境影響的產業。近年來,氣候變遷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災害直接影響農作物生產和農產品的穩定供應,因此,農業防災體系的建立和強化是極需完成的工作。本研究整合氣象資訊及作物生育特性,分別依據平時、災前、災中及災後等階段制定相對應之防災策略,最終目標在強化農民自主性防災能力,藉以確保農民收益及降低農業災害。同時,強調推廣防災信息的機制,透過資訊平臺或 APP 等工具,提供精緻化氣象預報和早期災害預警資訊。本研究除介紹現有農業防災體系,並由跨領域合作建立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系統為案例,說明農業領域在災害管理上的具體成果。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災害防救科技與管理學刊 | 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 | 11(2)/P.75~87 |
1-15 | 趙俊炫 | Sire pedigree error estimation and sire verification of the Taiwan dairy cattle population by using SNP markers. | Polish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s |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Committee of Veterin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rmia and Mazury | Vol. 25, No. 1 (2022), 61–65 |
1-16 | 侯清賢 | Climat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A Case Study in Taiwan | Fishes |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 2022, 7(3), 116 |
序號 | 作者 | 題目 | 發表刊物 | 單位 | 卷次、頁次 |
---|---|---|---|---|---|
1-1 | 陳璋玲 | 世界氣象組織2019年氣候狀況聲明 | 國際海洋資訊 | 海洋委員會 | 6/P. 2-5 |
1-2 | 陳璋玲 | 美國海洋保護區及海洋保護區系統 | 國際海洋資訊 | 海洋委員會 | 5/P. 2-6 |
1-3 | 侯清賢 | An impact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 of changing coastal fishing grounds and fishery industry under global change. |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25/P. 1073–1102 |
1-4 | 侯清賢 | 漁業永續-漁業經營者與公眾社會的角色 | 科學發展月刊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576/P. 81-85 |
1-5 | 鐘智昕、黃倬英 | Hindcasting tree heights in trop.ical forests using time-serie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magery |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 290/ (108029) |
1-6 | 王聖善、陳榮坤 | 臺灣栽培環境下水稻抽穗期基因型與抽穗日數的關係
臺灣栽培環境下水稻抽穗期基因型與抽穗日數的關係抽穗所需生育日數(days to heading, DTH)是水稻重要的育種性狀,為了瞭解臺灣水稻品種在各抽穗期基因所帶有的基因型,並了解這些抽穗期的等位基因在臺灣一期作與二期作環境下對水稻抽穗期的影響。本研究以102個國內外常見水稻品種為材料,分析6個抽穗期基因(HD1r、HD6、EHD1、GHD7、RFT1 與DTH8)的基因型,並調查該等品種於臺灣一期與二期稻作環境下,自插秧至抽穗之所需生育日數。研究結果發現,抽穗期基因HD1、HD6、EHD1、RFT1與DTH8在參試品種間存在高度的遺傳歧異度。綜合抽穗期基因型與抽穗所需生育日數分析顯示,3個抽穗期基因HD1、HD6與EHD1組合,即可解釋參試稉稻在臺灣一期作與二期作的70.8%與82.3%抽穗期變異;抽穗期基因HD1、DTH8與RFT1組合則可解釋19.9% 與 55.9 % 之秈稻於一期與二期作抽穗期變異。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結果可作為臺灣水稻育種家在從事育種雜交組合之親本選擇的參考,以擬定育種策略,增加育種效率。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 第77號6月 |
1-7 | 林振榮、塗三賢 、李志璇 | 木材密度在環境生態上的應用 | 林業研究 | 林業試驗所 | 27(4)/72-75 |
1-8 | 劉玫婷、黃亞雯、黃亞婷、李欣輯、陳永明 | 五月豪雨(含0522水災)農業災害損失調查紀實 | 災害損失調查紀實災害防救電子報 | 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181/01-18 |
二、研討會論文
序號 | 作者 | 題目 | 研討會名稱或論文集名稱 | 主辦單位 | 地點 |
---|---|---|---|---|---|
2-1 | 陳永明 | 2030-2050年農業生產環境的氣候變遷推估分析 | 111年度「建構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農業體系研究」研討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
2-2 | 陳永明 | 農業氣候變遷圖集製作與分析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110年度線上成果發表會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線上會議 |
2-3 | 黃亞雯 | 氣候變遷農業客製化臨界門檻改變量圖資研發 | 111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 |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
2-4 | 黃亞婷 | 氣候變遷下茶樹受乾旱之衝擊 | 111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 |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
2-5 | 侯清賢 |
養殖漁業面對氣候變遷危害之調適策略:以高雄市永安及彌陀地區為例
閱讀摘要
養殖漁業面對氣候變遷危害之調適策略:以高雄市永安及彌陀地區為例為瞭解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對於養殖漁業產生的漁業管理問題,本研究透過文獻蒐整、歷史災害回顧,並以參與式合作法,搭配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法針對高雄市永安區及彌陀區之虱目魚、石斑魚及鱸魚等水產養殖經營者進行風險識別、認知、關鍵議題與目標之界定、調適缺口判定、未來危害評估與分析等研究工作,瞭解與蒐整漁業經營者面對連續性高溫、極端強降雨事件、低溫寒害及乾旱等氣候危害時,如何減輕、降低與避免氣候變遷對漁業生產造成的直間接影響,以及現行主要調適作為,並提出面臨該氣候事件之潛在問題與風險缺口,供未來臺灣漁政相關單位作為未來因應氣候衝擊之調適政策規劃,達到長短期性氣候災害減災與避災目的。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2022年臺灣災害管理研討會 | 社團法人台灣災害管理學會 | 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 |
2-6 | 李長沛 |
水稻推廣品種高溫逆境下之稔實率及白堊質率評估
閱讀摘要
水稻推廣品種高溫逆境下之稔實率及白堊質率評估本試驗於109年第一、二期作自動控溫之耐熱篩選圃,評估國內45個推廣品種之稔實率及白堊質率,並以耐高溫之印度品種N22為對照,探討國內推廣品種對高溫之忍受性。結果顯示,高溫環境下,各品種稔實率均呈下降趨勢,第二期作下降幅度大於第一期作,而稉型和糯稻品種的降幅大於秈型品種, N22則下降幅度最低。各稉型品種的白堊質率於高溫下均有增加趨勢,第一、二期作最高分別可達32、25%,平均為13、12%。綜合兩期作高溫下表現,高雄139號、台南16號及花蓮21號高溫下仍有較高的稔實率;而台中194號在高溫處理中之白堊質率最低,其次為高雄145號,兩者高溫造成之白堊質上升幅度較小,仍維持良好外觀米質,但兩品種的稔實率仍易受高溫影響。綜合以上結果,結合高溫逆境下仍維持高稔實率與外觀品質之品種,為應對暖化情境水稻耐熱性的重要育種目標,在品種推廣上則建議以消費者目標導向選擇高溫下仍有高稔實率或低白堊質率之品種。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農藝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7 | 李長沛 |
栽培稻與野生稻種間雜交導入系對病蟲害抗性之評估
閱讀摘要
栽培稻與野生稻種間雜交導入系對病蟲害抗性之評估本試驗從國際稻米研究所引進栽培稻與三個野生稻種 (O. longistaminata、O. punctata、O. rhizomatis)的227個種間雜交導入系進行評估、包含稻熱病 (rice blast)、褐飛蝨(brown planthopper, BPH)、白背飛蝨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BPH)及重要農藝性狀,從中篩選出具抗病蟲害及優良農藝性狀之ILs供進一步遺傳分析或改進國內栽培品種之中間親本之應用。經病蟲害抗性檢定顯示227個ILs中超過90%的品系具中抗以上的抗稻熱病表現,以及O. punctate、O. rhizomati及O. longestaminata的ILs經篩選,分別有17、42、22個品系同時抗褐飛蝨及白背飛蝨。另三個組合的ILs農藝性狀在變異性及頻度方面,抽穗期及稔實率均呈非常態分佈,大多數農藝性狀顯示超親分離,變異係數 (CV)的範圍為6.0至30.3%,但仍有少部分O. punctate及O. longestaminata的ILs稔實率低於50%,以及少部分O. punctate和O. rhizomatis的ILs品系抽穗期較長。綜合以上結果評估由栽培稻與O. punctate、O. rhizomatis及O. longestaminata所建立的ILs具有抗稻熱病及飛蝨類的潛力,且超過50%的品系之產量優於輪迴親本,後續將進一步評估其他病蟲害抗性並提供品種改良利用。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農藝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8 | 李長沛 | 利用葉綠素螢光分析評估水稻野生近緣種作為提昇水稻幼苗期抗旱性狀的來源
閱讀摘要
利用葉綠素螢光分析評估水稻野生近緣種作為提昇水稻幼苗期抗旱性狀的來源本研究計畫以農試所培育之野生稻O. officinalis (IRGC100896) 與稉稻台農 67/71 號 (輪迴親) (BC2, 共 116 lines) 及 TNG 67/ 71/O. nivara (852T034) 與稉稻台農 67 號 (輪迴親) (BC2, 共 199 lines) 之導入系,利用以影像為基礎之葉綠素螢光分析儀進行滲透及乾旱逆境下之光合效率分析及表型分析。將六組親本標準品種於於正常生長及 PEG不同時間處理之葉綠素螢光參數變化及受傷指標測定比較,六者在PEG處理後與對照組相比Fv/Fm值皆降低,其中以TNG71差異最大,O. nivara最小,在PEG處理24、48以及72小時,TNG67、TNG71、O. officinalis以及TN1數值呈現下降的趨勢,O. nivara數值無明顯的起伏,IR64在處理後下降但72小時回復至與24小時相似的數值。六者在injury score的觀測上除了TNG71為5,其餘五個品系為3。因此TNG71為六組標準品中耐滲透性最差,O. nivara則最佳。在導入系於正常生長及PEG不同時間處理之葉綠素螢光參數及受傷指標測定,發現於PEG處理後72小時後,導入系大多呈現較低的葉綠素螢光參數值,代表植株因滲透壓逆境而出現生理上的反。受傷指標各為3; 5及7的回交後代於TNG67/O. officinalis回交組合佔比分為32.1%、65%及5.7%;而TNG71/O. nivara的回交組合後代則僅分別佔總體10%;50%及40.6%。目前已成功建立不同三葉齡水稻在正常生長及23% PEG處理後之葉綠素螢光參數和受傷指標(injury score)之測量和分析流程,持續試驗進行中。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110年度國立臺灣大學與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合作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2-9 | 夏奇鈮 | 利用花粉活力篩選水稻品種之耐熱特性
閱讀摘要
利用花粉活力篩選水稻品種之耐熱特性水稻生命週期中以開花當日對高溫最為敏感,原因為高溫造成花粉活力的下降,進而影響稔實率。本研究於110年第一期作及第二期作分別調查12個及31個品種,試驗採樣於植株抽穗後2日進行採穗,取位於主穗上段當日開花之穎花花粉以25、30、35、40、45°C溫度處理15分鐘後,以電阻抗式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將溫度處理後花粉活力開始下降至40%以下作為分類依據,隨處理溫度升高(30-45°C)依序歸類為花粉熱敏感(susceptible)、中等(moderate)、耐熱(tolerate)、及高耐熱(highly tolerate)級別。結果顯示110-1期作花粉高耐熱品種為RI265與2153,耐熱品種為2171、台南16號、台梗糯1號、台梗2號、台農84號與台南11號;110-2期作高耐熱品種為台農84號、台梗16號、台農78號與N22,耐熱品種為台中秈198號與台南11號。比較在2個期作中皆有檢測者共有5品種,在處理溫度在35-40°C之間時,5品種皆顯示以二期作之花粉活力較一期作高,推測二期作開花時田間的溫度較一期作為低,花粉具有較佳之品質,在溫度處理後仍可維持較佳活力表現,建議耐熱篩選可利用一期作開花期適逢高溫之花粉進行篩選,可提高篩選強度。本研究中測試之水稻品種大多顯示其花粉耐熱表現與其在高溫下之稔實率表現具有一致性,建議可利用花粉對溫度變化的表現作為品種耐熱特性篩選的指標之一。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農藝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10 | 夏奇鈮 | 抽穗後高溫處理對水稻花粉活力之影響
閱讀摘要
抽穗後高溫處理對水稻花粉活力之影響高溫對水稻的影響包括產量降低與品質惡劣,原因為高溫造成花粉活力下降,導致稔實率降低。以耐熱早熟秈型陸稻Nagina22(N22)、中晚熟梗稻-台南11號(TN11)、台梗9號(TK9)及以台梗9號引入N22耐熱基因育成之近同源系(BC4F5)2153與2171於109年二期作以及110年一期作於田間與溫室中種植,溫室於N22剛抽穗至穀粒成熟期間的每日上午08:00啟動柴油加熱器,設定加熱溫度為39°C並持續加熱至下午15:00;110年第一期作除在白天進行加溫外,夜間22:00-06:00並設定加熱溫度至28°C。於抽穗2日後採穗,取當日將開穎花之花粉以電阻抗式流式細胞儀進行花粉活力檢測,結果顯示109年二期作5個品種(系)其田間與加熱溫室之花粉活力相較差異皆不顯著,稔實率表現亦同。110年一期作田間與加熱溫室之花粉活力未受高溫影響的有N22與2153,N22稔實率同樣不受影響,但2153之稔實率則明顯下降;TN11、TK9與2171則顯示加熱處理之花粉活力皆下降,且3品種之稔實率亦下降。綜合兩期作結果顯示,加熱處理於109年第二期作實施之效果不顯著,但於110年一期作實施時具有篩選效果,且5品種中有4品種在高溫處理後其花粉活力與稔實率的表現具有一致性,不具一致性的耐熱品系2153,雖然花粉活力不受高溫影響,但在長期高溫影響下稔實率仍下降。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農藝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11 | 何佳勳 | 建立高溫逆境下水稻表型及生理特徵分析技術
閱讀摘要
建立高溫逆境下水稻表型及生理特徵分析技術本研究於2020-2021年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耐旱篩選圃進行稻作試驗,以期建立高溫逆境下水稻表型及生理特徵分析技術。本試驗參試水稻品種包含台農11號(TN11)、台梗9號(TK9)、耐熱性品種N22及導入耐熱基因品系PA163和PA164。利用紅外線熱影像分析技術分別於一、二期作水稻抽穗至穀粒充實期間量測水稻冠層葉溫和穗溫與環境溫度間互動關係。由試驗結果顯示,各水稻品種(系)之穗溫普遍高於葉溫約2-3°C,其中N22耐熱品種於一、二期作定植後77天之高溫情境下,其葉溫均高於其他水稻品種(系),此現象乃N22之生育期相較於其他水稻品種(系)間較短,其提早其他水稻品種(系)約1-2週抽穗及收穫。在穗溫方面,一期作以TK9較高而二期作則以TN11最高,一般穗溫主要受氣溫影響,而高穗溫會影響未受精穎花及成熟穀粒百分比進而影響產量。進一步量測各水稻種(系)在一期作於抽穗至穀粒充實期間之光合作用表現,結果顯示在加熱處理期間TN11、TK9及N22品種受高溫影響,使光合作用呈緩慢下降趨勢,而PA163及PA164光合作用則有上升現象,且PA163及PA164相較於N22仍可維持較高的光合作用表現。二期作於定植後77天之各水稻品種(系)之光合作用,在高溫情境下N22品種之光合作用低於其他品種(系),主要乃N22相較於其他品種(系)較早抽穗及穀粒成熟與收穫,導致葉片老化造成光合作用表現較差。綜合上述試驗結果推測N22耐熱品種可能藉由縮短生育期以躲避高溫逆境傷害,而耐熱品系PA163及PA164相較於水稻推廣品種(TN11及TK9)具有較低的穗溫,可能可減緩未受精穎花及成熟穀粒之高溫傷害。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農藝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12 | 林訓仕 | 稻麥輪作節水韌性生產技術與效益評估
閱讀摘要
稻麥輪作節水韌性生產技術與效益評估為建立稻麥輪作節水韌性生產技術,本研究於彰化縣大城鄉以水稻-小麥輪作栽培模式為處理,慣行之水稻-水稻(慣行與乾濕輪灌)連作為對照,生育期間調查需水量,成熟後調查產量性狀。結果顯示,水稻乾濕輪灌-小麥輪作全年度每公頃需水量為13,190 m3,為最節水栽培模式,較水稻慣行灌溉-小麥節水810 m3 (5.8%),較水稻乾濕輪灌-乾濕輪灌連作節水2400 m3 (15.4%),較水稻慣行-水稻慣行連作節水3,325 m3 (20.1%)。生產成本調查與效益評估顯示,小麥生產成本合計合計58,350元,以機械包工費佔總成本42.8%最高,人工費僅佔7.7%,換算每公斤小麥生產成本為17.3元;一期稉稻生產費123,000元,機械包工費佔總生產成本42.3%最高,換算每公斤水稻生產成本為17元,二期稉稻生產費117,200元,機械包工費佔總生產成本44.4%最高,每公斤水稻生產成本為21.6元,水稻小麥輪作農家賺款可達122,823元,與水稻水稻連作115,353元相近,倘另納入轉作每公頃45,000元補助,則可增加農民轉作誘因。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111年度台灣農藝學會會員大會暨作物科學講座研討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13 | 吳以健 | 水稻乾式直播之品種適性評估
閱讀摘要
水稻乾式直播之品種適性評估水稻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然而水稻栽培過程高度需水,每年耗用60-70億立方公尺,佔總農業用水約60-65%,為因應氣候變遷下的缺水困境,稻作亟需研發新型的節水技術。水稻乾式直播系統,可節約栽培初期的灌溉用水,且省去育苗階段的時間成本與環境衝擊,具多重優點。然而乾式直播系統須選擇適用之品種,其特性包括發芽速度快、發芽勢強、發芽率高等。本試驗以臺灣目前栽培面積最廣的8個品種與本場新育成品種台中秈199號進行乾式直播初期生長調查,結果顯示,以台中秈199號與台中秈10號之發芽速度最快,其次是台稉9號與台中192號,而在播種後12日調查發芽率、苗高、鮮重及乾重,發芽率以台稉9號與台中192號最高,苗高、乾重及鮮重則以台中秈199號與台中秈10號為最高。因此品種選擇應以台中秈199號、台中秈10號、台稉9號及台中192號為宜。田間試驗方面,台中秈10號乾式直播之公頃產量6.7公噸,較插秧方式之5.6公噸為佳,而台中192號乾式直播同樣以6.2公噸優於插秧的5.8公噸。此外,乾式直播之稻株根系顯著長於插秧栽培者,可能在抗倒伏與肥料吸收效率上具有優勢。然而,乾式直播栽培之生長期達150-160日,顯著長於插秧栽培者之125-130日。未來應併同適合乾式直播之水稻品種、生長期、需水量、栽培成本、產量品質及淨收益等,加以綜合考量。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111年度台灣農藝學會會員大會暨作物科學講座研討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14 | 陸柏憲 | 節水及乾旱處理下甘藷生育初期之逆境指標研究
閱讀摘要
節水及乾旱處理下甘藷生育初期之逆境指標研究本研究以甘薯(Ipomoea batatas)台農57號為材料,於溫室盆栽進行節水及乾旱處理(CK組供水量10,500mL、節水處理組5,000 mL,乾旱處理組0 mL),於處理期間調查甘藷生育初期之性狀變化,包含外觀、葉溫、莖蔓長、鮮乾重等外表型性狀及葉片光合色素(葉綠素、類胡蘿蔔素)、MDA等生理反應,並建立甘藷之乾旱逆境評估指標。試驗結果顯示,處理後15天之CK與節水組植株外觀無顯著差異,而乾旱組嚴重凋萎;處理後30天之節水組老葉黃化脫落,而乾旱組植株幾乎死亡。甘薯葉溫於處理後20-30天呈顯著差異,乾旱處理組之葉溫顯著較高,CK組顯著較低。於外表型性狀部分,甘藷莖蔓長、鮮乾重皆於處理25、30天後呈顯著差異,以CK之莖蔓長、鮮乾重顯著高於節水組,而乾旱處理組顯著較低。另一方面,甘藷葉片之葉綠素a、總葉綠素及類胡蘿蔔素含量皆於處理15-30天後呈顯著差異,以乾旱處理組顯著較低,CK與節水組之間多無顯著差異;葉片MDA含量變化於處理10天後即出現顯著差異,以乾旱處理組之MDA含量顯著較高,而CK與節水處理組無顯著差異。綜合本試驗結果,乾旱處理會顯著抑制甘藷生長,導致莖蔓長度、鮮乾重與光合色素含量下降,而葉溫及MDA含量上升。最後,透過本試驗建立乾旱逆境下甘藷性狀指標之評估適期:外表型性狀於乾旱處理後20-30天、生理指標於10-15天後進行調查,可供未來甘藷耐旱品系篩選及節水栽培等相關研究之參考。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農藝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作物科學講座暨研究成果發表會 | 台灣農藝學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15 | 朱彧瑩 | 龍眼春季催花作為調適栽培方法之研究
閱讀摘要
龍眼春季催花作為調適栽培方法之研究冬季溫度較高(例如暖冬)或雨量多時,易使亞熱帶果樹如龍眼抽出冬梢,減少花芽分化。氯酸鉀(KClO3)可作為龍眼催花藥劑,使植株不需仰賴涼溫即可花芽分化。本研究探討龍眼春季催花作為暖冬調適栽培方法之效果,於冬季低溫容易不足的高雄內門地區,選擇抽冬梢(無花芽分化)植株進行控梢及催花處理,以自然開花植株為對照,每植株視為1重複(n = 4)。處理組於1/11及1/25噴施益收2000倍除去冬季新梢,並使其維持停梢,分別於2/7及2/10時再噴施2 g·L-1 氯酸鉀催花。催花植株約於3月下旬開始抽穗,抽穗率達86%,其中有順利開花者計為有效花穗,有效花穗率達 68.36%,花期相較對照組約延後2-3週。本年度對照組逢氣候影響,抽穗期雨量較多,抽穗率僅18%。調查對照組花穗寬度較寬(14.6±1.5 cm),催花植株同段枝稍著生花序數量增加(1.6±0.2個),顯示處理組易影響頂芽活力,使植株同段枝梢抽出多枝花穗。綜上所述,抽冬稍植株配合適當控梢與催花處理可穩定開花,可作為龍眼暖冬調適栽培方法,然南部產區於2月上旬處理後花期會較對照組約遲2-3週,產期與中部產區相仿。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園藝學會111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 | 台灣園藝學會 | 國立中興大學 |
2-16 | 王維晨 | 不同濃度與藥劑處理對‘富有’甜柿休眠打破之評估
閱讀摘要
不同濃度與藥劑處理對‘富有’甜柿休眠打破之評估隨著氣候變遷,暖冬發生頻率提升,富有甜柿於台灣中低海拔地區栽培之休眠解除逐漸出現問題,造成萌芽不均、花數減少及產量下降的不良影響。為評估不同藥劑對富有甜柿打破休眠之效果、及其他資材在取代安全性上有疑慮之氰化物作為催芽劑的可能,本試驗於2021年2月7日取富有甜柿預估萌芽前六週之結果母枝進行13種不同藥劑與濃度處理,分別為氰氨 (49%)100X稀釋液、氰氨基化鈣 (含氮40%)100X稀釋液、0.625% H2O2、1.25% H2O2、2.5% H2O2、5% H2O2、10% H2O2、1.25% KNO3、2.5% KNO3、5% KNO3、0.5% Urea、1% Urea、2% Urea。將處理後的枝條插於水中並於23℃生長箱中觀察萌芽情形,萌芽情形以BBCH scale評估並分析。結果顯示:氰氨100X稀釋液、氰氨基化鈣100X稀釋液效果對促進萌芽效果最佳,且兩者差異不大。而其他不同藥劑處理雖有一定程度促進萌芽的效應存在但仍無法達到與氰氨或氰氨基化鈣相同的效果。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園藝學會111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 | 台灣園藝學會 | 國立中興大學 |
2-17 | 王三太 | 甘藍雜交品系對黑腐病菌生理小種1及4接種評估
閱讀摘要
甘藍雜交品系對黑腐病菌生理小種1及4接種評估本研究測試14個甘藍自交系雜交的14個正反交品系對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race 1及race 4混合菌株之抗性及感性。測試21天苗齡甘藍植株接種黑腐病菌race 1及race 4混合菌株,接種後每週調查,連續調查四週,病害等級分為0 ~ 4級,計算發病指數(Disease Index),若 DI ≦ 25%,屬抗病 (R),25 - 50% 屬中抗 (MR),50 - 75%,屬感病 (S),75 - 100% 屬極感 (HS)等。感病對照品種‘初秋’發病指數95.8%,中抗病對照品種‘228’發病指數77.1%,14個雜交組合發病指數介於38.5-77.0%,有 5個雜交組合介於25-50%,7組正反雜交組合中有1組雜交組合發病指數正反交分別為38.5%與76.9%,顯示有細胞質遺傳可能。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園藝學會111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 | 台灣園藝學會 | 國立中興大學 |
2-18 | 李香誼 | 不同覆蓋處理對洋蔥生長及產量之影響
閱讀摘要
不同覆蓋處理對洋蔥生長及產量之影響近年氣候變遷部分地區因久旱未雨遭遇缺水問題。洋蔥栽培普遍採用溝灌方式,其耗水量大,且灌溉效率易受地勢影響。本研究探討灌溉方式對洋蔥產量及品質之影響。洋蔥‵708′溝灌與噴水帶微噴灌兩種水分處理,並視植株生長情況灌溉記錄水量。結果顯示栽培期間溝灌及微噴灌之小區灌溉水量,分別為13535 L與1643.05 L。溝灌之平均球重、特大球率顯著較高、蔥球腐爛率較低,但微噴灌處理之蔥球密度與糖度較高。硬度與含水率無顯著差異,球寬球高比有顯著差異,但球型略有不同。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園藝學會111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 | 台灣園藝學會 | 國立中興大學 |
2-19 | 林楨祐 | 栽培模式與覆蓋對花椰菜花球生長之影響
閱讀摘要
栽培模式與覆蓋對花椰菜花球生長之影響以花椰菜 ‵35′ 品種為試驗材料並於春季定植於熱帶的鳳山地區 分為離地面的栽植槽與露地等2種栽培模式在2種栽培模式下分別進行4種土面覆蓋處理及未覆蓋處理以栽植槽搭配覆蓋泰維克布有最佳的花球重552.9 g。在營養生長期調查植生指數,其中栽植槽覆蓋泰維克布、露地覆蓋泰維克布具有較佳的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營養生長期的NDVI與成熟期時的花球重、花球直徑及花球厚度有極顯著的相關性,而單影像歸一化植被指數(SI-NDVI)則與花球生長呈現顯著的相關性。當栽植槽不搭配覆蓋物時,栽植槽內根圈溫度的波動可達4.5℃,且波動程度較露地栽培大,而利用泰維克布覆蓋則可降低根圈溫度的波動在1. 5℃範圍內,栽培方式及土面覆蓋顯著影響花球的生長且二者具有交感作用。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園藝學會111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 | 台灣園藝學會 | 國立中興大學 |
2-20 | 郭兆祐 | 矽肥對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小白菜營養生長之影響
閱讀摘要
矽肥對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小白菜營養生長之影響土壤水分含量不足時會降低小白菜之品質,進行當土壤水分缺乏前施用不同矽肥對小白菜營養生長之影響之研究。定植後3天,小白菜‘泉州’及‘三鳳二號’葉面施用不同矽肥(矽美壯、達特靈),對照組則施用自來水,於定植後6天開始土壤水分管理,分別為土壤體積含水量35%及25%,於植株6-8片葉子時採收。結果顯示在土壤體積含水量25%下,‘泉州’會降低株高25.82%、鮮重47.13%及乾重39.72%,‘三鳳二號’降低株高15.16%、鮮重38.49%及乾重37.30%。在土壤體積含水量25%處理中,‘泉州’葉面施用矽美壯會提升株高9.77%、鮮重12.03%及乾重14.14%,並降低電解質滲漏率11.27%。而葉面施用達特靈會提升株高9.52%、鮮重19.03%及乾重19.97%,並降低電解質滲漏率28.08%。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園藝學會111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 | 台灣園藝學會 | 國立中興大學 |
2-21 | 戴俊丞 | 遮陰、噴霧及添加矽肥對於青梗白菜節水處理下之影響
閱讀摘要
遮陰、噴霧及添加矽肥對於青梗白菜節水處理下之影響青梗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inn)為需充足水分栽培之短期葉菜類,節水栽培可提升水分利用效率,並能夠節省水資源。噴霧及粉色遮陰網的使用,於節水處理下對青梗白菜‘夏王’及‘莫麗’植株鮮重方面接有顯著提高,兩品種於未遮陰及未噴霧下節水處理直株鮮重分別為40.9 g及38.0 g,使用噴霧及遮陰處理節水下植株鮮重提升至53.6 g及45.9 g,‘夏王’鮮重提高31%;‘莫麗’鮮重提高20.8%,顯示遮陰及噴霧的使用對青梗白菜於缺水環境下有正面效益。矽肥添加結果顯示,於節水處理澆灌稀釋400倍達特靈矽肥,‘夏王’及‘莫麗’植株鮮重較未處理矽肥對照組分別上升25%及18%,‘夏王’之產量較未施矽肥組也顯著提升30%,推薦青梗白菜缺水環境下施用達特靈矽肥以利生長。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園藝學會111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 | 台灣園藝學會 | 國立中興大學 |
2-22 | 鄭櫻慧 | 茄科作物檢疫病毒與類病毒檢測平台在植物防檢疫之應用 | 2022作物有害生物分類與鑑定技術在植物防檢疫之應用研討會專刊/P.189~204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2-23 | 謝易叡 | 經濟性魚類養殖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以石斑魚為例
閱讀摘要
經濟性魚類養殖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以石斑魚為例本研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高溫逆境調適,目前建立4種臺灣養殖石斑(青斑、龍膽、虎斑及龍虎斑)之高溫致災條件。龍虎斑於38°C中耐受最久,經24小時開始出現死亡,其餘種類石斑魚10小時內便開始死亡;37°C時,龍虎斑可以耐受72小時,但出現延遲性災害。而短暫高水溫(37°C,4小時)處理,未有魚隻傷亡且恢復攝餌時間較短。未來高溫逆境衝擊下,將高水溫時間縮到最短可有效降低對魚隻影響。第二部分對低溫逆境之調適準備,引入耐寒雲紋石斑,生產具耐寒、成長迅速或抗病力高之雜交石斑種苗,以利後續石斑魚養殖推廣;目前已完成收集雲紋石斑種原50尾並建立基因資料50筆,以及人工繁殖試驗2次,並取得雲紋x點帶雜交魚苗約100尾培育中。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P.I34 | 台灣水產學會 | 國立嘉義大學 |
2-24 | 李彥宏 | 探討不同白蝦系群對鹽度變化緊迫之表現
閱讀摘要
探討不同白蝦系群對鹽度變化緊迫之表現白蝦為我國重要水產養殖物種之一,然近20年來屢遭逢多種病原感染,使養殖不易成功,養成存活率普遍偏低,又臺灣強降雨之極端氣候型態,大量的雨水不僅會改變養殖池鹽度、水溫、pH及溶氧等,也容易導致蝦類疾病的爆發。水試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已進行白蝦繁殖育種工作多年,藉由模擬強降雨之鹽度緊迫試驗,期望篩選出抗緊迫之白蝦品系,解決當前白蝦養殖產業所面臨的強降雨之極端氣候問題。 首先將不同親源白蝦配種繁殖,培育的白蝦子代預先飼養於30 ppt鹽度環境中適應,再分別移25、20及15ppt 環境中蓄養,紀錄存活率。另外亦在鹽度緊迫後,進行哈維氏弧菌白蝦攻毒測試,紀錄白蝦存活率。結果,在本中心2種白蝦系群,進行鹽度緊迫及緊迫後之哈維氏弧菌的攻毒試驗中,鹽度由30ppt下降至15ppt時,系群2白蝦存活率100%(圖2),系群1白蝦存活率由處理後第1天的92%至第7天的85%(圖1)。另外在鹽度緊迫後,對哈維氏弧菌攻毒之白蝦存活率,系群2(17.5%)優於系群1(6%) (圖3),此試驗結果顯示,透過白蝦選育,可增加白蝦對鹽度緊迫及弧菌的抗性,若長期進行選育工作,將可緩解白蝦養殖產業困境。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 P.I12 | 台灣水產學會 | 國立嘉義大學 |
2-25 | 劉恩良 | 吳郭魚的耐寒食譜
閱讀摘要
吳郭魚的耐寒食譜吳郭魚具有容易養殖與繁殖、對環境與疾病抵抗力強、成長快等特性 ,肉質佳且無細骨,屬雜食性,對飼料的蛋白質需求不高,飼料成本低廉,適合高密度養殖等優質養殖條件;且吳郭魚的附加價值高,肉及鱗片皆可利用。近年來強烈大陸冷氣團常造成養殖吳郭魚大量凍傷及凍斃,影響漁民生計甚鉅。為降低氣候低溫造成養殖魚類的損害,以飼料添加物增加魚類對低溫環境的耐受能力,藉以提高魚類在環境低溫期間的存活率。本中心利用配方飼料提高吳郭魚低溫耐受性:實驗以尼羅吳郭魚實驗魚種為Oreochromis niloticus,分2組實驗組:各為脂肪酸添加組(N=15x3)、脂肪酸添加維生素C組(N=15x3)與對照組(N=15x3),飼料中添加脂肪酸以魚油和玉米油(各添加2%)為主,維生素以Vitamin C(100ppm)為主,飼料中粗蛋白含量28%; 進行8週投餵與採樣,每尾起始平均體重9.95±0.20 g;投餵試驗後每尾平均體重29.63±2.06 g,對照組與實驗組每尾均重並無顯著差異(p>0.05)。降溫試驗中在20小時內水溫從20℃降至10℃,在9℃~10℃維持6小時之後,20小時內水溫再從10℃上升至20℃。各組活存率為對照組:43.5±16.4 %; 脂肪酸添加組:100 %; 脂肪酸添加維生素C組:92.6±7.3 %。實驗組活存率高於對照組2倍以上。實驗組吳郭魚全腦所含n3系列高度不飽和脂肪酸(n3HUFA)亦顯著高於對照組。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PIV-13 | 台灣水產學會 | 國立嘉義大學 |
2-26 | 趙俊炫 | 利用基因體檢測進行臺灣荷蘭種乳牛A2型β-酪蛋白基因頻率調查
閱讀摘要
利用基因體檢測進行臺灣荷蘭種乳牛A2型β-酪蛋白基因頻率調查β-酪蛋白約占牛乳30%蛋白質量,最常見基因型是A1和A2型,可細分為A1A1、A1A2及A2A2,兩者基因表現為共顯性。無論是在活體內或活體外消化後,A1型β-酪蛋白會分解產生BCM-7,為7個氨基酸的β-酪啡肽(casomorphin-7),但A2型β-酪蛋白經消化則不會釋放這種短肽。已被認為是數種疾病的可能風險原因,並與牛奶消化率低有關。本研究利用GeneSeek Prime 50K SNP晶片進行乳牛基因體檢測,調查臺灣荷蘭種乳牛族群A2型β-酪蛋白基因頻率。試驗樣品來自5家乳牛場之1,050頭乳牛之尾根毛囊及血液樣品。利用基因體檢測結果顯示,5家乳牛場受驗牛群之A2型頻率分別為0.71、0.60、0.58、0.75及0.64,平均A2型頻率為0.66。此結果說明受驗牛群含有高於預期的基因頻率,顯示乳牛場決定選育純A2乳牛,可進一步利用配種純A2公牛來增加場內牛群A2基因頻率。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中國畜牧學會111年年度年會 | 中國畜牧學會 | 中國文化大學 |
2-27 | 陳柱中 | 應用作物模式分析氣候變遷情境對玉米生產的影響
閱讀摘要
應用作物模式分析氣候變遷情境對玉米生產的影響根據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 指出,台灣在可能面對夏季變長、高溫日數增加、連續不降雨日數增加以及降雨集中的未來情境,降雨型態的改變和溫度上升對於農業生產可能有深遠的影響,需水量較少的旱作是乾旱情境下穩定糧食供應的主要角色,而了解未來情境下全台各區域旱作主要的產量變化的工作刻不容緩。玉米是台灣重要的旱作品項,提供做為飼料、加工與鮮食,食用玉米栽培面積約1萬4千公頃,主要分布於新竹以南之地區,全年度皆有市場需求與栽培,以秋作為主要的栽培期作,本研究以食用玉米為目標,應用作物生長模式分析未來情境下各區域產量變化。選用玉米生長模式MAIZSIM,使用田間觀察資料建立食用玉米華珍的品種參數並進行模式驗證,比對模擬與田間實際量測的生育期、葉面積、各部位乾重(葉、莖、穗),顯示模式能夠針對玉米的發育與生長進行合理的模擬。使用網格化氣候變遷情境日資料,選擇RCP 4.5下6個氣象情境,模擬2030、2040、2050年全台平地區域春作與秋作食用玉米產量,另使用氣象觀測網格資料模擬2020年春作與秋作產量,作為未來情境產量變化比較基礎。未來情境下春作與秋作玉米生育期較目前縮短4-8天,春作模擬結果顯示,北部區域有減產之趨勢,中部、南部與東部區域未來情境依據氣象情境的不同可能略為增產或減產,在最為不利的情況下,產量可能減少40%,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為生長後期的高溫。而大部分的模擬結果顯示,未來情境下中部與北部秋作產量有增加的趨勢,南部區域的產量變化則依據情境的不同而不同的變化趨勢。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 2022年環境永續與土壤管理技術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2-28 | 林奐宇 | 合歡山區玉山杜鵑物候與花芽發育初探 | 2022動物行為暨生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 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
2-29 | 林奐宇 | 氣候變遷下的森林變化與林業調適 | 2022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 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 | 中國文化大學 |
2-30 | 張致銜 | 烏魚漁場與海洋表面溫度時空分布之關聯 | 2022動物行為暨生態學國際術研討會 | 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
2-31 | 張致銜 | 臺灣沿近海域冬季近十年烏魚漁場變動解析 | 台灣水產學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CI-01 | 台灣水產學會 | 國立嘉義大學 |
2-32 | 賴繼昌 | 運用人工智慧解析中部海域烏魚刺網作業魚場 | 第二十屆離島資訊技術與應用研討會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
2-33 | 陳永明 | 2021年農業天然災害作物預警情資整合紀錄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110年度成果發表會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線上會議 |
2-34 | 陳永明 | 農業專區防災示警推播及查詢服務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110年度成果發表會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線上會議 |
2-35 | 劉玫婷 | LINE行動化推播服務應用於農業防災務 | 111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 |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
2-36 | 張芳魁 | 鳳梨釋迦採前落果現象與產業調適研究 | 臺東農業產業調適暨年度試驗研究成果研討會專刊/P.99~102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2-37 | 劉秋芳 | 茶業改良場微氣象監測系統建置及應用
閱讀摘要
茶業改良場微氣象監測系統建置及應用為因應氣候變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自2011年起至2021止,陸續於全台各茶區共建置23座微氣象監測系統,各地茶區氣象環境數據即時上傳至網頁(http://59.120.239.238:88/TTES-Weather/index.html),每小時更新1次,農民直接進入網頁後,就可即時掌握各地茶區即時、7天和30天氣象資料。本場長期蒐集茶區氣象資料,除供各地茶農就近參考管理茶園使用外,並觀測出茶樹天然災害發生時氣象條件,建立災害發生時氣象參數,進而作為茶葉災害保險設計保單的憑據;另外可作為茶樹生長預估、氣象預測、防災栽培曆等,供茶農規劃日常作業管理及防、減災使用。 This will close in 0 secon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