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Table Header | Table Header |
---|---|
發表者 | 王玉真 副處長 劉玉文 科長 張純嫣 技正 |
- 110年期末執行成果
1. 重要調適措施之成本與效益評估
- 在衝擊影響評估方面,本研究團隊使用TCCIP所公佈之AR5統計降尺度資料,將RCP情境轉換為三大氣候假設情境,並以各縣市別進行模擬,分別提供近未來、中未來及遠未來之模擬情況。
- 加入比較SSPs,模擬不同氣候情境下社會經濟狀況之變化。
- 近年疫情嚴峻且大幅度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及習慣,本研究團隊亦加入分析新冠肺炎對基線推估之影響。
- 在糧食推估方面,本研究透過GEMTEE模型,以2019年為基準推估我國 2020~2050年人口結構,並以此推算我國未來六大類需求量、供給量、實際食用量,進而推算出我國2020~2050年糧食自給率,作為後續分析及評估之參考。
2. 建立氣候變遷下我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
藉由彙整文獻及相關資料歸納我國糧安預警機制應監測之標的,針對個別品項進行風險盤點,並以歷史資料測試及調整所建立的指標及預測模式,以確保我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之準確性。
3. 農業保險擴充系統功能
- 整合產險公司介接方式,並可配合各家產險公司保單架構及資料格式,不僅提供一保單一標的物,也可進行多保單多標的物等方式傳輸。
- 利用參數化方式設計API,新保單亦可使用參數建置即可進行原通道傳輸,無需重新介接。
- 利用爬蟲技術抓取氣象資訊,搭配氣象型保單邏輯,建置預警系統,可自動計算理賠標準及理賠費率等資訊。
4. 建構我國農業部門調適指標
- 進行各國調適指標比對台灣之永續發展指標、新農業2.0,並扣合行動方案績效指標。透過指標篩選原則SMART建立我國農業部門調適指標。
- 針對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各單位(包含農試所、農糧署、農水署、農金局、水保局、林務局、漁業署及企劃處),進行氣候風險及調適指標與策略的訪談,評估各項指標之調適程度,並瞭解下一期行動計畫之可執行方向。
- 本研究完成各項指標之可行性評估,依據指標之資料有無、與國際接軌以及調適的重要性,建議未來我國建立監測風險指標及檢視調適績效指標,以作為農業部門逐步調整調適行動之參考依據。
5. 建構農產品運銷物流供應體系策略
- 本研究補強對於高附加價值的蔬果品項、區域性特殊作物農產品運銷體系研究,考量不同氣候情境下,種植型態、運銷體系階段的因應策略。
- 正視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將波及穩定交易的形成,透過對於利害關係者的資料與訪查過程,有效分析並掌握運銷物流體系參與者之相關因應與調適措施反應,並能就政策面向進行雙向溝通,對於政策執行單位建構可行務實的運銷體系,具有重要的參考應用價值。
- 統計分析後發現氣象因素確實對於七成以上的受訪者產生減產與業務減少的負面影響,但也有近兩成表示是正面影響,顯示相關因應措施可能需要更關注對象不同所產生的反應與需求。如果一味視氣候變化為「危機」進行消除或是減緩,而不去引導經營調整,趁機汰弱植強,不但可能忽視趨勢下可能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的「轉機」,更可能同時抹煞掉產業內另外近兩成業者所呈現的「商機」。
6. 我國印度洋鮪延繩釣漁船最適規模及管理建議
- 國際管理趨勢及氣候變遷對鮪資源的影響(資源量及地理分布)
- 我國印度洋鮪延繩釣產業結構(包含漁業管理措施、規模、漁獲種類分析、漁獲量及銷售模式及漁作業成本分析)。
- 船隊最適規模分析及規模調適策略。
7.我國境內漁業生產調適行動方案之研擬
- 完成產業現場田野調查與利益關係人深度訪談。
- 完成因應氣候變遷具體調適減災行動方案綜整表。
- 未來氣候情境下,危害與衝擊風險資料初步盤點與蒐集(扣合第3年之工作項目)。
8. 提升農業從業人員調適策略知能之研究
- 針對高接梨等7項產業,透過訪談生產階段利害關係人,繪製各產業之風險認知圖。
- 產製高接梨及蔬菜育苗業等調適經驗整理摺頁。
- 後續規劃及展望
- 目前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部分行動成果偏向業務上的執行成果,與氣候變遷調適關聯性較低。後續將透過訪談各單位,瞭解當前的執行成果及想法,並提供建議來協助聚焦下一期行動方案的調適方向,以進一步扣合調適指標。
- 產險公司系統介接較困難,各家發開工具均不相同,且時程較難配合。未來將提供不同語法介接範例,並至各產險公司進行溝通及協調。
- 因疫情關係導致與利害關係人訪談及農產業調查時程延宕或難以辦理。未來將以文獻或透過農會重要幹部小規模方式辦理。
- 由於不易取得漁業業者經營成本詳細資料,加上漁獲物大多數販售製國外市場,價格變動不定,且價格資料不透明。未來將透過和業者互動密切的鮪魚公會和台灣沿繩釣協會,協助訪查粗估經營成本資料和主漁貨物的近年平均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