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Table HeaderTable Header
發表者王玉真 副處長
劉玉文 科長
張純嫣 技正
  1. 分項、單一/細部計畫背景說明

      氣候變遷風險持續增加,農委會依循2010年「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結論、2018年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結論,自2020年進行「建構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農業體系研究」計畫,項下「因應氣候變遷之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主軸,以透過評估氣候變遷對我國農業體系之衝擊影響、調適效益評估,進一步推動農業調適行動,同時建立我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供應鏈與農業調適策略定期檢討機制,逐步完備決策評估系統,強化農業調適能力。

  1. 110年期中執行情形說明
    1. 「建構韌性農業決策支援系統」執行進度:
      1. 因應社會經濟情境設定,配合近年人口結構、所得支出及糧食消費習慣之變動,已建立糧食需求體系模型,並完成未來糧食需求推估及糧食自給率可能變化之分析。
      2. 挑選關鍵糧食作物及其監測品項,完成我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之架構規劃。
      3. 建置各險種及地區對應觀測站參數化設定,已建置2品項發動理賠規則,並完成農業保險利害關係人意見蒐集。
    2. 「提升產業調適策略與能力」執行進度:
      1. 設定氣候變遷影響農產品運銷體系之型態,並盤點過去20 年來臺灣地區的相關氣候出現頻率,擇定番石榴、椪柑、青花菜與蔥四項研究蔬果,蒐集國內主要產地數量、價格、氣溫與雨量等氣候指標資料,並盤點該品項運銷體系中生產、市場、供銷、第三方服務等相關利害關係者。
      2. 蒐整調適先進國家調適指標相關文獻回顧,完成對接永續發展指標,建構我國農業部門調適指標1式。
      3. 選定彰化芳苑文蛤養殖為代表案例,進行風險識別、評估與分析、確認與策略及貫穿個步驟之風險溝通所構成支決策支援系統性研究,並搭配操作利益關係人合作機制。
      4. 已完成IOTC、SIOFA及CCSBT國際漁業組織管理措施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與氣候變遷對於三大洋的鮪資源量和地理分佈造成改變,以及4項遠洋漁業產業結構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包括印度洋鮪延繩釣漁業管理措施、漁業規模、漁獲及銷售模式、漁獲種類分析等。
      5. 完成台中東勢梨、雲林落花生及蔬菜育苗業者針對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經驗收集,預計可作為調適經驗彙編之內容,並且供同產業之農民參考使用。
    3. 遭遇困難:
      1. 需盤點我國糧食生產與供應所面對風險,惟依據糧食供需年報,我國糧食品項眾多,不同糧食品項之生產模式、進口依賴與供應鏈等各異,且受氣候因子影響程度不一,故不同糧食品項間難以採用完全相同的監測標的。
      2. 遠洋漁業中並無相關文獻,難以系統性蒐集小釣船經營成本資料,且小釣船機動性高,不易取得業者配合。
      3. 受到相關檢疫規範,原有農產運銷物流模式可能產生變動,將增加研究與討論的範圍。
    4. 因應對策:
      1. 考量計畫資源限制,本年度下半年度係依據訪談專家建議之關鍵作物品項,建立個別產品含氣候因子之預警模式。
      2. 透過鮪魚會、台灣鮪延繩釣協會、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及專家學者等,協助蒐集並彙整代表性的均值。
      3. 透過網路建立群組,保持即時聯繫溝通。持續蒐集國外對此議題的發展,適度納入農產運銷體系的研究內容。
  1. 後續規劃
    1. 受疫情影響,分項下各單一計畫之橫向連結需因應調整,預計規劃線上訪談方式,協助各單一計畫之橫向交流。
    2. 因缺乏當前農業試驗單位已有之抗逆境品種研發品項與生產調適技術之發展成果,擬透過綱要計畫下之會議,請分項二計畫執行人/承辦人提供研發成果之內容,以整體串接各分項計畫及項下之單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