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Table HeaderTable Header
發表者姚銘輝 研究員
  1. 分項計畫背景說明

      本分項計畫主要目標為評估災變天候與災損風險,強化跨域因應氣候變遷科技研發合作機制與加值氣象資訊多元利用,發展農業調適政策、客製化所需氣象產品及增強防減災調適能力。

      於加值應用面,提供客製化農業氣象資訊,整合即時災害現況及農業預警情資以提供災損評估;農業需求之客製化氣候推估模擬資訊,強化現有農業情資服務效能與後續維護更新等服務,以利農事單位因應未來氣候變遷情境下,溫度上升、水資源減少及極端天氣增多等議題。

      於災變調適面,結合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以完成農產業現況樣態調查及未來氣候風險評估,強化極端天氣發生之防減災體系,包括相關災害應變機制建置推動、勘災技術研發及蔬菜生產量預警機制等。

  1. 110年期中執行情形說明

      韌性農業綱要計畫欲發揮之量能,為研擬與執行各種未來氣候變遷情境之調適策略/措施/技術,逐步厚實農業體系之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和生產韌性,確保糧食安全並維護糧食生產永續經營。

      據此,本分項邀集中央氣象局、國家災害防救中心、各改良場所、重要作物品項農業領域專家等、搭配講習與示範觀摩會的辦理,結合「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氣象&農業災防APP」及國家災防中心LINE@防災資訊,推播災害情資以協助農民防災降低農損,並提供一般民眾及農業領域科研單位等應用參考。

    1. 如何推動農民實際參與?
        整合各區農業改良場新增6種作物防災栽培曆 (茶樹、柳橙、小果番茄、水蜜桃、梅子、桶柑)(圖一),透過各類推廣講習場合宣導,將防減災技術與氣象訊息主動通知農民,使其參考並運用於所栽培的作物;此外,針對長期氣候調適,尤其是適地適作的規劃,目前已進行29種重要作物(水稻、玉米、雜糧作物、溫帶果樹、熱帶果樹、葉菜類蔬菜及花果菜類蔬菜) 的調適報告撰寫,包括作物品項選擇、種植區域規劃、及栽培方式改變,及防災措施等,待年底產出台灣農產業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報告後,可讓農產業後續發展有依循的方向;利用中央氣象局建置之「農業氣象觀測網監測系統」,衍生建立82場次酪農THI觀測示範點,全國酪農戶約559戶,逐步加強農業氣象資訊於畜牧產業之加值應用(圖二)。
小果番茄防災栽培曆圖表
圖一、小果番茄防災栽培曆圖表
全國酪農戶THI觀測示範點
圖二、全國酪農戶THI觀測示範點
    1. 資通訊技術與工具之強化
         已建置6種夏季短期葉菜不同降雨延時之雨量預警戒值(圖三),結合「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及「氣象&農業防災APP 」,提供預警平台蔬菜致災門檻值;完成農業氣候變遷圖集展示平台單機版圖資查詢工具(測試版),提供快速查詢及下載服務。下半年度單機版圖資查詢工具將朝向 GIS 圖台之線上版方式調整,使圖資查詢更加彈性與便利,提高使用者大量圖集資料查詢效率;依據109年度使用者回饋意見,完成農作物災害通報APP系統功能增修(93個專區51種作物)與LINE訊息推播機制之修改規劃。
圖三、6種夏季短期葉菜降雨致災門檻值
  1. 展望未來-農業防災體系精進及氣候變遷調適

      利用我國歷年來各鄉鎮水稻颱風、豪雨歷史災損資料,對應氣象局測站記錄之降雨強度與風速資料等進行各鄉鎮發生水稻災損之氣象因子對應資料表(圖四);建立荔枝與番石榴災損影像AI自動影像判釋技術,使其自動判釋荔枝花序範圍及番石榴套袋落果偵測,上述研發成果有助政府合理評估調整災害保單或協助地方政府快速勘災認定;持續提供氣象災害應變情資與農作物影響風險評估,建立農業災害應變情資整合,供農民防災及農委會應變使用。

      今後,本分項仍會持續進行研發各氣候情境防範之調適策略/措施/技術,依特定氣候變遷推估資料需求時段(2030、2040、2050年)、特定作物種類及特定災害門檻值 (溫度、雨量、風速、日照),客製化未來農業相關氣象圖資(圖五),滿足農業對氣象資訊的在地化需求,增加我國農、林、漁、畜業應用之附加價值。

水稻颱風易損性模組建立
圖四、水稻颱風易損性模組建立
農業氣候圖資產製-製作化程序建置與服務
圖五、農業氣候圖資產製-製作化程序建置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