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Table HeaderTable Header
發表者陳琦玲 研究員
陳柱中 副研究員
  1. 111年期中執行成果

子項一、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1. 氣候變遷情境落花生與玉米產量圖:應用經本土化驗證的DNDC模式分析氣候變遷情境下, 對落花生產區域衝擊分析,並模擬未來情境下產量變化。
    1. 食用玉米熱逆境風險分析:完成4種碳排情境 (RCP 2.6、RCP 4.5、RCP 6.0、RCP 8.5)全台平地食用玉米栽種區域,4個栽培期作開花至吐絲期熱逆境風險分析。
    1. 災損影像AI自動影像判釋技術:建立番荔枝落果災後航拍影像判釋深度學習模型,並利用人工圈選的番荔枝落果影像特徵標籤1249個進行深度學習訓練,初步得到之模型能夠自動判釋番石榴套袋落果的偵測,判釋準確率達62%。
番荔枝落果監督式分類結果
番荔枝落果AI自動判釋技術初步判釋結果
    1. 重要經濟樹種「氣候-生長量」統計模型建置:取得林務局全臺116個樟樹樣區、2151株樣木之生長資料,分析造林年度、胸徑及樹高關係,完成單木生長速率模型之建構,可用於快速評估全臺樟樹造林後1-80年生之平均單木材積量。本研究採用58個變量對樟樹胸徑年生長量的解釋率為50.65%。個體大小、降水、溫度因子之貢獻率分別為69.57%、18.03%、9.73%。樟樹的胸徑生長主要受到生長階段影響,但亦與氣候有一定程度相關。青年階段的生長與降水明顯相關;中年階段的生長則主要受到溫度的影響,溫度偏低的環境或過熱皆不利於樟樹生長。
    1. 氣候變遷下的最適生產區遷移與生長量變化:以TCCIP提供之1986-2005年期間歷史觀測氣候資料,以空間解析度500公尺進行全臺樟樹1至80年連年生長模擬。臺灣東北部300-600m山區、花東縱谷南段平原至山區(海拔約100-1100m)、臺灣西部大安溪以南至屏東縣低矮山區(中部約海拔500m以下、南部可達海拔1000m以下),皆是樟樹生長速率較高的地點。
    1. 2013-2020 年烏魚汛期逐月別網格化海表溫漁場變動圖:比較各年度烏魚汛期11月至翌年1月之月別漁場變動網格化分布圖,大致變動趨勢在11月少量分布馬祖海域,而12月為主要汛期,漁場從馬祖海域、北部沿岸到西部海域皆有分布,並隨時間逐漸南下,而1月份西部海域漁場大多更偏南且東北部漁場略為偏東。臺灣西部偏北之海域有月均水溫20~22.5C等溫線,顯示受到大陸沿岸流影響亦形成相對適合的漁場分布。運用「烏魚漁海況速報」提供烏魚汛期期間之烏魚漁海況情形、海表水溫預測資訊(output),以每週1報頻率定期發布水試所官網、發送LINE、FB通知漁民與漁會,可協助產業因應海洋環境與漁海況變動即時因應。
    1. 建立養雞產業氣候變遷調適知識資料庫:針對肉雞與蛋雞產業受氣溫上升及減少災變損失網頁內容架構之建置,包括熱緊迫的定義、氣溫上升對雞的影響及舒緩熱緊迫的策略等。

子項二、農業氣象資訊於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與資訊服務

    1. 完成368鄉鎮作物專區預報點提供氣象&農業防災APP使用:今年將各鄉鎮預計新增預報點完成,共有281個作物專區及16個試驗改良場所,目前已將點位資料送中央氣象局產製,以期未來農業鄉鎮主要種植作物皆有客製化預報資訊及氣象站觀測資料可查詢。
    1. 完成368鄉鎮預報點之第2週客製化溫度:完成鄉鎮預報點之第2週客製化溫度、雨量機率預報資訊。除既有的130個農業客製化預報點,新增368鄉鎮點位之官方預報及「第2週客製化溫度、雨量預報資訊」,每日於網頁及LINE官方帳號提供更新資訊,有助於各地農友參考更長時間的預報資訊,及早規劃災防或生產排程。農業災害預警資訊服務整合作業截至期中已提供2場低溫事件預警情資(1月上旬低溫預警、2月下旬低溫預警)、1場豪雨預警情資(0514豪雨預警),與完成農業示警情資整合汛期前座談會視訊會議,透過與農業災害應變群組的成員面對面雙向意見交流,回顧110年情資整合過程,討論待調整之事項,以完善各階段災害情資整合作業,並藉由國家災害防救中心防災特輯4月主題,推廣農災LINE,以擴大使用者人數。
    1. 氣象&農業防災APP系統使用分析:藉由已開發完成的「氣象&農業防災APP」、「農災line」等不同資訊工具,將相關氣象訊息與可能致災訊息進行主、被動推播,讓農民可以輕鬆獲得即時、可信賴、全方位的災情與防災資訊,做好災害防護作業與規劃田間作業,減少作物的受損程度以減少財物損失。分析氣象&農業防災APP1月~6月點擊次數為3119次,分析結果台南麻豆區5月份點擊次數高達81 次、6月總共22次,明顯高於其他作物專區,各專區分析結果已分送各場所參考。
    1. 洋蔥萃取物促進水蜜桃果實生長:於3月初完成水蜜桃花芽處理,每株標示3-6枝結果枝,每星期調查標示枝條上全部花芽之生長及開花情形,各處理皆於3月中旬始花,4月上旬花期結束,處理間開花時間及花期長短無顯著差異;4月中旬後記錄著果情形及果實生長,因花期連續降雨導致著果量偏低,經洋蔥萃取物30%(v/v)處理者果實生長有較快趨勢。
    1. 不同給水量對桶柑及茂谷柑不同時期之生育狀態:柑橘果實生長期長,至少需要8個月以上生長時間,果實水分管理影響產量及品質。透過氣象資料和調查資料,觀察降雨量對著果數量調查。氣象資料和調查資料,觀察灌溉水分對著果數量調查,陸續調查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採收期果實大小、果徑比至單株產量及品質調查,以利後續栽培管理之規劃。
    1. 完成紅龍果冬春產期調節生產輔助技術1式:完成紅龍果(大紅種)冬春季進行夜間燈照產期調節搭配地面鋪設半發酵菇鮑浚袋裝有機質肥料處理,在111年3月11日出現第一批花苞,其中地面鋪設半發酵有機質肥料處理組其來花比率為2.91及2.97%,高於對照組的1.49%。紅龍果在冬春進行夜間燈照產期調節時,同時搭配地面鋪設半發酵有機質肥料有助於花苞數的形成,可提高第一批產調果的產量,有助於提高紅龍果生產者收益。
    1. 因應暖冬文旦不同冬季修剪時期對抽梢與開花影響:文旦分別於11月5日、12月5日、1月5日、2月7日進行修剪處理,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月份修剪以2月修剪抽梢率最快,修剪後第4週完成抽梢,以11月份修剪處理組抽梢雖最早,於修剪後第18週才完成抽梢。不同月份修剪處理開花率以1月、2月進行修剪處理開花率超60%,隨著修剪期提早開花率明顯降低,12月、11月開花率分別為33.8%及2.5%。
    1. 澎湖地區露地南瓜耐熱栽培技術:南瓜「澎湖1號」等品種已完成植株及果實之園藝性狀調查,本結果可做為夏作試驗之對照,評估夏作試驗處理之可行性。
    1. 建立高接梨穗寒害減災調適栽培技術1項:建立高接梨穗寒害減災調適栽培技術1項,導入智慧農業環境監測系統,以即時呈現果園現場環境動態變化、縮短梨農災害應變處理時間。
    1. 作物防災曆修訂與強化
      -完成新北市八里地區文旦上半年物候調查及防災栽培曆內容修訂,依過去災害發生情形統計,增加3-5月霪雨災害,刪除5-9月豪雨災害。
      -完成桶柑及茂谷柑防災栽培曆內容修訂及相關生育照片資料收集及建立。
      -優化洋蔥栽培曆及防災曆擴充。
      -建立及擴充宜蘭地區蓮霧及金柑作物防災栽培曆。
      -已完成仁愛茶區主要產季與產期調查;另透過分析2013-2021年仁愛鄉降雨資料,盤點出該茶區乾旱好發月份。

二、後續規劃及展望

    1. 關於農業領域在氣候變遷研究或調適的氣象需求,需從不同面向多方了解,方能有適切的跨域合作,但溝通與討論非常耗時;此外對於綱要計畫之應用需求,難以單方面從氣象角度去解讀,希望能夠多與綱要計畫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未來將持續與分項統籌單位積極進行討論,以了解整體計畫各年度主要目標與氣象間的應用發展。 
    2. 考量疫情風險,雖實體會議討論效率較高,但出席率會較低,且有意參與者常詢問是否有線上形式。未來會議安排調整為線上形式,以順利推動計畫執行。 
    3. 本計畫針對暖冬探討打破水蜜桃芽休眠方法,惟年初幾波大陸冷氣團來襲,較無明顯暖冬現象,以致花期並無延遲現象,不易區別處理間效果,復因花期連續降雨導致著果量偏低,不利探討果實間生長影響。
    4. 期望未來有機會共同討論具統整性的需求與合作期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