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性淡海水魚蝦貝類養殖因應氣候變遷調適(II) 經濟性淡海水魚蝦貝類養殖因應氣候變遷調適 執行機關/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主持人 許嘉閔 助理研究員 計畫目的 1.預期引入冷水性高經濟價值石斑,並建立養殖技術,最終希望建立雲紋石斑與臺灣目前養殖石斑之雜交技術,生產具耐寒、成長迅速特點之雜交石斑種苗 2.為降低氣候低溫造成養殖魚類的損害,以飼料添加物增加魚類對低溫環境的耐受能力,藉以提高魚類在環境低溫期間的存活率 3.篩選出抗鹽度急遽改變緊迫之白蝦品系,解決當前強降雨後養殖白蝦容易患病問題 4.透過逆境生理試驗,並開發減災管理模式,提升養殖文蛤的產業韌性。 研究成果一 二次試驗結果授精率數值接近,分別為17.74±2.76%與18.27±6.81%,而孵化率則以8月較高,判斷原因可能是8月為點帶石斑繁殖高峰期,雌魚生殖腺較為成熟,卵質較佳所致,未來雜交試驗可配合雌魚繁殖高峰期進行,魚苗孵化率較佳 研究成果二 藉由不飽和脂肪酸添加飼料投餵尼羅吳郭魚,可使低溫下(9℃~10℃/6小時)吳郭魚活存率高於對照組2倍以上 研究成果三 在鹽度緊迫由30ppt下降至15ppt時,系群2白蝦存活率100%,系群1白蝦存活率為85%。 研究成果四 養殖文蛤模擬強降雨文蛤池鹽度驟降後,夏季高水溫差7°C之逆境試驗,於32 ppt 海水(控制組)馴養一週後,降至16、8、4 ppt 各3重複,維持一週鹽度與上述高溫差,結果顯示養殖文蛤在鹽度4 ppt 一週後死亡率高達95 %、8 ppt 達20 %,顯著高於控制組32 ppt 之3.3 %及16 ppt 之1.7%。 回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