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111_03.分項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P. 25
111年期中達成情形說明
轄下各單一/細部計畫之期中達成情形 (請條列敘述)
1. 完成宜蘭地區蓮霧及金柑防災曆初稿,持續進行細部內容確認並納入本場及友場蓮
霧及金柑之防減災相關試驗研究成果,以強化防災曆內容。(花蓮場)
2. 完成高接梨穗嫁接、防風網架設、溫度等環境感測器安裝及設定,完成高接梨穗嫁
接萌芽率、開花率、著果率及小果生育等調查作業。(花蓮場)
3. 辦理防減災技術推廣說明會2場次,對農友進行防災觀念宣導,養成災前充分準備、
災後積極復耕之態度與作為。(花蓮場)
4. 完成本場賓朗果園111年梅子開花結果調查。梅樹花期從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1月下
旬,由於降雨頻繁,花苞發育不良,落花嚴重,導致開花數及著果數偏低。(臺東場)
5. 完成梅樹枝條不同月份人工落葉對其開花結果之影響試驗。結果枝(以中果枝為主)
於7月與8月落葉,其開花數明顯減少。(臺東場)
6. 6月22日辦理農業氣象資訊與番荔枝防災技術講習會(臺東場)
7. 完成仁愛茶區19戶農戶栽培調查,與完成名間鄉茶區15個農戶灌溉情形調查,灌溉
水源以購買地下水為主,地下水單價10-29元/噸,灌溉周期約5-10天,以平均7天計
算,一年約需灌溉30次。每次每分地約需水30噸,平均一年灌溉成本約9000-26100
元/分地。(茶改場)
8. 完成南投縣名間鄉與仁愛鄉乾旱好發月份分析;仁愛鄉於2013-2021年,9年共有30
次單月累積降雨量小於20毫米,每年發生1-5次,平均每年發生3次,其中以10-1月發
生機率56%最高(茶改場)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