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111_02-3.分項二、氣候變遷下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農藝作物韌性調適技術開發-有害生物
P. 5
111年期中達成情形說明
轄下各單一/細部計畫之期中達成情形 (請條列敘述)
1. 氣候變遷下重要病蟲害 (柑橘葉蟎、鳳梨嫡粉介殼蟲、亞洲柑橘木蝨與稻熱病) 發
生分布預測與其調適策略:
1) 完成特定目標之柑橘與鳳梨重要害蟲歷年變化原因分析。根據以往發表文獻,
台灣鳳梨害蟲(蟎)名錄共計有16種害蟲(蟎);柑橘類害蟲(蟎)名錄共計有370種
害蟲(蟎)。
2) 運用長期氣候資料,分析柑橘葉蟎 (Panonychus citri) 及鳳梨嫡粉介殼蟲
(Dysmicoccus brevipes) 等2種有害生物適生區分布。
3) 水稻稻熱病除LT3與LT4菌群菌株在不同溫度下產生的孢子病原性無明顯差異
外,其餘三個菌群菌株因在32℃下的產孢量較少,進而造成病原性減弱。整
體而言,稻熱病菌在24-28℃下的病原性高於32℃。
4) 利用maxent分析台灣稻熱病菌株適生的生物氣候特徵 (Bioclimatic variables),
以Bio1_年均溫、Bio5_最暖月最高溫、Bio8_最濕季均溫、Bio9_最乾季均溫、
Bio10_最暖季均溫、Bio11_最冷季均溫等6個因子的影響最大。
2. 氣候變遷下作物調適病害發生的策略支援分析:建立嘉義縣番茄早疫病、番茄炭
疽病、番茄晚疫病、番茄萎凋病與番茄葉黴病發生之風險地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