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表面溫度創歷史新高

海洋是地球溫度調節劑,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產生之熱量 90% 以上都被海洋吸收,去年研究發現,地表熱量加速並滲透到更深海洋現象,自1980 年代以來更為迅速積累,熱帶太平洋熱量正在向下延伸到 100 多公尺,會與上方的大氣層產生連鎖反應,為天氣系統增加能量並引起海洋熱浪。過去三年,反聖嬰現象(La Niña)為熱帶太平洋帶來更強的信風與更冷的海水溫度,有助於抑制氣溫及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的影響,但今年3月反聖嬰現象結束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氣候科學家表示,自有衛星紀錄以來,今年4月,海表面的平均溫度一直為21.1°C,超過2016年創下的21°C最高紀錄,且就目前觀測顯示,很多地區都同時出現中度至強烈的海洋熱浪,包括南印度洋、南大西洋、非洲西北部、新西蘭周圍、澳大利亞東北部和中美洲西部。
海洋熱浪除使冰層處於危險之中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還會對海洋中野生動物造成破壞性影響,例如熱帶珊瑚礁發生珊瑚白化,也可能會從根本上破壞食物網,促進藻類生長同時減少人類食用的物種種類。雖然海洋熱浪可能由當地天氣條件驅動,但研究表明,隨著海洋變暖,它們的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氣候科學教授Dietmar Dommenget表示,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信號在海洋中更為明顯。科學家預估下半年熱帶太平洋可能出現聖嬰現象(El Niño),這表示極端天氣條件的風險將會大幅提升,甚至進一步挑戰全球高溫紀錄,為生態帶來不可逆的災難。
關鍵字
satellite observations, coral bl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