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作物種原庫 保存逾10萬份種原
陳吉仲稱讚,種原庫堪稱「台灣作物的諾亞方舟」,所收集保存的種原更是對抗氣候變遷、打造韌性農業與守護台灣糧食安全的重要關鍵,應該要好好推廣食農教育,讓更多小朋友知道這座國家寶藏重要性。
農業部8月1日掛牌 首要目標曝光
農委會說,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特別預算編列3,800億元,農委會所提強化農業韌性-推動農漁民協助措施,預計3年投入約268億元,以加強農業及農村之社會、環境及經濟韌性等三個重要目標,確保照顧農漁民生活、強化農業基礎建設及農產業轉型升級。
極端氣候釀雲林花生災損 專家籲先查天氣預報、不要搶種
雲林縣落花生因年初到3月中旬遇到天氣低溫,導致開花授粉不佳,結莢數偏低,加上6月進入成熟採收期又逢多次豪雨,甚至出現腐爛發芽情形。台南農改場研究員陳國憲呼籲,農民在播種要先查詢天氣預報,花生授粉合適氣溫介於23至28度,若氣象預報1個月後的溫度偏低或過高,就不要搶種,因為不見得能提早採收,且風險較高。
AR6 新資料說明會暨氣候變遷資料應用研討會
國科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於 5 月 9 日-10日舉辦「2023 年 TCCIP 氣候變遷資料應用研討會」,邀請各領域資料使用者分享資料應用的難題與使用經驗,盼能有更多的火花,回饋至計畫,讓計畫可以有更好的氣候變遷資料與知識的服務,並促進國內氣候變遷科學研究的發展。
臺澳農業合作會議在臺灣召開 為邁向農業淨零碳排與未來全球農業新貿易做好準備
本屆臺澳農業合作會議雙方聚焦探索農業淨零政策、科技合作及投資新契機,聚焦「因應氣候變遷與農業韌性」、「農業淨零及永續策略」,以及「以農業促進臺澳合作」等面向。澳方在會中表示,近年來澳洲農業深受極端氣候影響,刻正積極推動整合農業與氣候變遷的國家方案,期盼與臺灣針對農業淨零與確保糧食安全政策,以及相關國際活動議題發展等進行交流。
乾旱農損逾3.1億元 茶損害最重近2億元
陳吉仲今天出席農委會「研商蛋雞產業精進措施專家會議」時指出,氣候變遷的影響愈來愈大,2、3月乾旱,雲林、嘉義茶葉損失超過5成,農業部門年年增加預算,今年還有疫後特別預算,就是要推動韌性農業,現在若不做,未來會更嚴重,像是筍子沒用滴灌就長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