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Table HeaderTable Header
發表者謝廷芳 研究員兼組長
蘇俊峯 助理研究員
  1. 110年期末執行成果
    1. 完成水稻與大豆生長模式本土化參數建立。
圖1.秋行軍蟲在臺灣分布情形(左:入侵前、右入侵後)
圖2.秋行軍蟲在溫度上升情境下,在亞洲地理分布情形
    1. 釐清氣溫上升對稻熱病菌菌群分佈之影響與關聯性。完成1.高病原性菌群 LT4 在 24–32℃的平均產孢量明顯高於其他4個菌群,合理推測,2019–2020年台灣稻熱病菌LT4菌群的大幅增加(圖3),可能與該兩年暖冬因素有關。2.未來若水稻分蘗期環境平均溫度高於28℃,推測台灣田間稻熱病菌群將以LT4與LT5為主;若均溫低於28℃,推測菌群則將以LT4與LT1為主。整體而言,高病原性菌群LT4將是未來對台灣稻作產業最具威脅性的稻熱病菌群。
圖3、2014-2020臺灣5種不同病原菌稻熱病群族群變遷情形
    1. 探究番茄重要病害因氣候變遷的族群變化,建立可預測的動態變化模式,以利擬定可調適的策略。完成1.接種青枯病之番茄,淹水1天逆境試驗: (1) 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間接可能延遲開花結果時間,並導致產量下降,(2) 促使青枯病提早發生。2.淹水2天的發病率較1天的高,然罹病度相近,至接種後第16天罹病度分別為54.2%與50.0%((圖4、圖5)。
圖4、不同淹水情境處理下,接種後罹病率之情形
圖5、不同淹水情境下之對照情形
    1. 針對於 1943-2008 年間,發表有關台灣荔枝害蟲名錄的書籍,包括「台灣害蟲名彙」、「台灣植物害蟲名彙」、「台灣和中國大陸果樹害蟲名錄」「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6-荔枝保護」及有關台灣荔枝害蟲之學術發表所列害蟲(蟎)的種類,並於田間實際收集的物種資料進行比對,臺灣荔枝害蟲共有 88 種昆蟲(蟎),分別為直翅目 1 種、纓翅目 13 種、半翅目 32 種、蜚蠊目 2 種、鱗翅目 29 種、鞘翅目 5 種、雙翅目 2 種及 4 種蛛形綱害蟎。
圖6、臺灣荔枝害蟲名錄比對情形
    1. 近年來強降雨引發疫病,是造成夏秋季蔥價暴漲的主因。建議於田間防治疫病菌時,平常每 2 週施用1次亞磷酸一鉀,再參考氣象預報,於強降雨前施用氟比拔克,達較全面性的預防措施。但若在青蔥採收期,於強降雨前施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作為預防性施藥,可降低發病度50%以上,以減少因雨導致青蔥價格暴漲的消費壓力。此外,初步証實種苗帶菌扮演病害發生的重要角色,爾後將以健康種苗配合精準用藥推薦農民使用。
圖7、青蔥採收期於強降雨前施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預防效果良好
  1. 後續規劃及展望
  1. 為加強各研究主題/項目與關鍵成果之間的扣合度,經過109年度執行成果檢討及110年度計畫審查檢視,乃將屬性相近和研究主題類似的計畫於111年度進行滾動調整。因此分項五計畫將於111年度整併與分項二計畫中,後續將持續建立氣候變遷下重要病蟲害的預警、調適與緩解的因應對策,給予農糧署和防檢局等農政機關,作為研擬調整政策的參考依據。
圖8、有害生物防治後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