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以馬鈴薯為主食可以使中國的主要作物碳排放量減少25%

發表日期

2021-08-27
引用來源
eco-business
翻譯撰寫

陳映雯

校稿

紀祥鈺

網址連結
圖片來源:原始圖片位置

   中國於2015年實施以馬鈴薯作為國家主食的政策,目標是通過增加馬鈴薯的生產和消費,提高糧食安全。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針對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和馬鈴薯這四種主要作物對於土地利用、需水量和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進行研究。農業作物中影響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個主要因素是作物種植、化肥使用及生產和運輸。

  研究發現,馬鈴薯每卡路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用水需求均低於其他主要作物(玉米、小麥和水稻),以馬鈴薯為主要作物時,能滿足糧食需求的增長,到2030年有可能將主食作物的農業用地和用水總量減少約17%,並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然而,如果該政策減少中國稻米產量,但人民的飲食和消費習慣卻未改變,對稻米的需求將導致進口量增加,就可能帶來全球負擔轉移的風險。

關鍵字
food security, pota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