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減排政策 衝擊越南稻米產業

2021 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屆締約方大會 (COP26),各國需在明年底前加強 2030 年的減排目標,越南與 109 個國家承諾於 2030 年前減少甲烷 30% 的排放。甲烷排放之大宗,除了牛以外,就是稻米,越南排放的溫室氣體 15% 來自稻米,而稻米正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糧食作物,以越南為例,湄公河三角洲為越南的核心稻米生產地,佔據超過 50% 的稻米產量及 95% 的出口量。然而稻米除了排放溫室氣體的問題外,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湄公河發生低窪地區海水倒灌,使水稻田灌溉水鹽度上升,土壤貧瘠,海水阻隔了土壤的氣體交換,讓甲烷製造菌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擁有更好的生長環境。
越南政府過去稻米優先政策(“rice first” policy),現今已鼓勵農民改種植水果或是水產養殖,並研發新的生產技術以應對環境挑戰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最後提供農業轉型的補助計畫。
關鍵字
COP26, rice, methane,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 salt intrusion, seawater intru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