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誘發的壓力會改變魚類賀爾蒙,對繁殖將造成巨大影響

在1981年,科學家們發現,暴露於高溫下的雌魚會發育出睪丸而非卵巢,這現象的關鍵因素為氣溫升高,而導致魚類的壓力賀爾蒙過度產生所造成。魚類的生殖器官對環境的變化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因其構造較為簡單,即使是水質條件的輕微變化,也可以直接影響魚類的新陳代謝及生理機能,魚類則是利用此特點,使其能成功的繁殖,以適應季節和環境條件。
當魚類暴露在超出正常範圍的溫度時,壓力會使其壓力賀爾蒙生成增加,稱為皮質醇,而生成皮質醇的同一酵素也負責生成魚類的雄性激素,這將促使雄性性徵的發育,如魚類幼體的荷爾蒙平衡遭到破壞,將使雄魚發育的數量多於雌魚。發表在2023年《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的新研究中也證明,除壓力荷爾蒙外,甲狀腺激素也會造成魚類雄性化。
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性發育的環境因素現在也成為一個問題,眾所皆知的殺蟲劑和塑化劑等環境污染物也會導致魚類性器官發育異常,如魚類族群中雌魚數量過少,將可能導致魚類族群崩潰,這將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可怕的後果。
關鍵字
stress hormones 、corti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