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區域糧食供應風險評估與決策支援

(1) 區域糧食供應風險評估與決策支援

年度目標(O)及關鍵成果(KR)

目標(O)
應用本土化之作物生長模式模擬氣候變遷下區域水稻(DNDC)、毛豆(GLYCIM)生產之影響與風險。
預期關鍵成果(KR)達成情形
O1KR1:大豆、水稻、玉米生育參數收集與驗證
  1. 水稻:彙整農業長期觀察區之資料,包括溪口農場、雲林分場等地區水稻連作區2009至2019年每年每期作產量之變化,進行DNDC模式之水稻模組驗證。
  2. 大豆:彙整毛豆(高雄11號、高雄9號)、黃豆(台南5號、台南10號、高雄選10)歷年生育調查資料,進行GLYCIM模式驗證。
  3. 玉米:台中、雲林試驗區,收集甜玉米(佳穗9號、白龍王)等品種參數資料,進行MAIZSIM模式驗證。
O1KR2: 應用作物模式,進行中部地區重要產區氣候變遷情境對大豆生產衝擊分析
  1. 以國內主要毛豆品種高雄9號,利用經過本土化驗證的GLYCIM模式,整合防救災中心之「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產出之AR 5 未來情境資料、土壤資料與農民現行之管理資料,分析2020、2030、2040與2050等年度,中、彰、雲、嘉、南等地區毛豆生產之變化。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O1KPI-1:建置農業環境資源、氣象災損處理及因應管理平台
  1. 建構農業長期生態與作物生長模擬等跨專業團隊,透過作物生長模式空間分析與展示平台,進行農業環境資源在不同的氣候變遷情境下對於產量影響的分析。
O1KPI-2:建立糧食作物對高溫與缺水評估模組及不同情境管理策略
  1. 建構以作物生長模式為基礎的評估模組(包含DNDC、GLYCIM等模式),整合土地利用、土壤、氣象等空間資料與作物模式,建立空間模擬架構。
O1KPI-3:完成我國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定量區域級評估及擬定氣候調適策略
  1. 利用GLYCIM模式分析2020、2030、2040與2050等年度,中、彰、雲、嘉、南等地區毛豆生產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