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建立稻麥與不同栽培制度之小麥節水調適技術

(10) 建立稻麥與不同栽培制度之小麥節水調適技術

年度目標(O)及關鍵成果(KR)

目標(O)
建立不同栽培制度下節水小麥韌性生產技術,節省水資源10%以上,並穩定小麥生產品質與產量
預期關鍵成果(KR)達成情形
細部1-5KR1:建立稻麥輪作之節水韌性生產技術
  1. 已建立稻麥輪作之節水韌性生產技術,包含水稻(乾溼輪灌、慣行灌溉)與小麥輪作生產技術,其中以水稻乾濕輪灌-小麥輪作為最節水栽培模式,較水稻慣行-水稻慣行連作節水3,325 m3 (20.1%)。
細部1-5KR2:活化一期連續休耕地之節水韌性生產技術
  1. 以建立活化連續休耕地其中一個期作之節水韌性生產技術,建議以小麥栽培可較水稻節水4,220 m3(52.3%)。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細部1-5KPI-1:稻麥輪作之節水韌性生產技術1式
  1. 已建立稻麥輪作之節水韌性生產技術,包含水稻(乾溼輪灌、慣行灌溉)與小麥輪作生產技術水稻乾濕輪灌-小麥輪作全年度每公頃需水量為13,190 m3,為最節水栽培模式,較水稻慣行灌溉-小麥節水810 m3 (5.8%),較水稻乾濕輪灌-乾濕輪灌連作節水2,400m3(15.4%),較水稻慣行-水稻慣行連作節水3,325 m3 (20.1%)。
細部1-5KPI-2:活化一期連續休耕地之節水韌性生產技術1式
  1. 連續休耕地栽培水稻並採慣行灌溉,每公頃用水量8,030 m3,產量5,825 kg,水分利用效率0.73 kg/m3,以小麥活化其中一期作全期用水量為3,810 m3,主要灌水時期為播種期,其次為孕穗期與開花期,收穫產量為3,658 kg,水分利用效率0.81 kg/m3。相較水稻可節水4,220 m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