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氣候變遷下重要病蟲害 (荔枝細蛾、荔枝椿象、秋行軍蟲與稻熱病) 發生分布預測與其調適策略

(2) 氣候變遷下重要病蟲害 (荔枝細蛾、荔枝椿象、秋行軍蟲與稻熱病) 發生分布預測與其調適策略

年度目標(O)及關鍵成果(KR)

目標(O)
完成溫度上升1.5℃情境之荔枝、龍眼與玉米3種害蟲 (荔枝細蛾、荔枝椿象與秋行軍蟲)地理分布變化及防治策略及完成台灣稻熱病菌族群的生理及族群變遷影響評估。
預期關鍵成果(KR)達成情形
O2KR1:制定荔枝害蟲組成分析技術並模擬溫度上升1.5℃下,荔枝、龍眼與玉米重要蟲害之地理分布變化與可行之防治調適對策
  1. 根據不同時間之發表文獻的害蟲種類比對,臺灣荔枝害蟲名錄共有88種昆蟲(蟎),分別為直翅目1種、纓翅目13種、半翅目32種、蜚蠊目2種、鱗翅目29種、鞘翅目5種、雙翅目2種及4種蛛形綱的害蟎。
  2. 運用Maxent 程式完成秋行軍蟲及荔枝細蛾地理分布 (圖1-4),依照地理分布之差異,秋行軍蟲及荔枝細蛾的分布顯然與目標作物分布極為重疊,其調適策略依照荔枝細蛾與秋行軍蟲的發生情形及主要作物生長的季節,採取早期預警及資材防護的策略,減少可能的災損。
O2KR2:探究溫度變化對稻熱病菌族群變遷之影響
  1. 溫度與菌群間的交感效應對稻熱病菌菌絲生長與產孢影響極為顯著,高病原性菌群LT4在24–32℃的平均產孢量都明顯高於其他4個菌群。
  2. 合理推測,2019–2020年台灣稻熱病菌LT4菌群的大幅增加,可能與該兩年暖冬導致二、三月份平均氣溫較歷年同期溫度高出2–4℃有關。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O2KPI-1:研析具時間尺度變化的水稻與荔枝害蟲組成變遷,並研擬荔枝、龍眼與玉米高風險害蟲之調適技術與管理策略
  1. 針對台灣水稻重要害蟲共8種,分析歷年來變化原因、全球分布、生態習性、寄主及族群分散能力 。另修訂最新的臺灣荔枝害蟲(蟎)名錄資料,共整理出臺灣荔枝害蟲名錄88種昆蟲(蟎)。
  2. 依照地理分布之差異,秋行軍蟲及荔枝細蛾的分布顯然與目標作物分布極為重疊,其調適策略依照荔枝細蛾與秋行軍蟲的發生情形及主要作物生長的季節,採取早期預警及資材防護的策略,減少可能的災損。
O2KPI-2:完成溫度變化對稻熱病菌族群變遷之影響評估報告
  1. 菌株的生長速度與病害發生速度有關,而菌株的產孢能力則與病害擴散能力有關。菌株產孢能力越強、產孢量越高,越有利於菌株的散佈與生態位 (ecological niche) 佔據。在未來氣候環境偏向高溫 (< 36℃) 的情況下,高毒力菌群LT4的優勢產孢量,有助於其在環境中競爭生存。但當環境溫度高於36℃時,田間優勢族群則可能變成L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