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淹水與低溫逆境對水稻產量與品質之影響與調適研究

(7) 淹水與低溫逆境對水稻產量與品質之影響與調適研究

年度目標(O)及關鍵成果(KR)

目標(O)
建立耐突發旱季逆境的水稻栽培調適系統與主要推廣品種的低溫韌性指標。
預期關鍵成果(KR)達成情形
細部1-2KR1: 建立生物性共生水稻栽培系統(滿江紅、內生菌)確立影響產量與米質之效益指標。
  1. 完成建立滿江紅共生栽培水稻系統。 評估1、2期作產量顯示,滿江紅(無曬田處理)可以取代慣行農法肥料施用。同時,共栽培滿江紅田區土壤濕潤,具有對抗突發旱象之耐候性。
  2. 共生菌株侵入成功必須與水稻幼根具有親和性,可具有益生效果,試驗分析證實入侵根系之菌株並無種傳特性。
細部1-2KR2: 透過設施環境調控建立水稻推廣品種水稻苗期、抽穗期、成熟期低溫逆境韌性資料。
  1. 利用低溫逆境篩選設施平台完成國內主要45個水稻栽培品種幼苗期在10℃低溫下以及孕穗期和抽穗期15℃低溫下的韌性指標。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主要績效指標(KPI)達成情形
細部1-2KPI-1: 建立水稻內共生微生物系統一式。
  1. 完成水稻萌芽與微生物製劑共培養試驗,但是施用微生物菌株並無成功共生。
  2. 試驗結果顯示水稻根系內共生菌株並無種傳現象。
細部1-2KPI-2: 建立水稻與有益生物共生栽培效益韌性指標一式。
  1. 完成水稻共栽培滿江紅系統一式。
  2. 上述共生系統之韌性指標為抗旱逆境較佳,結合無曬田管理,產量可與慣行農法相當、取代肥料施用。
細部1-2KPI-3: 建立水稻耐寒性種原資料庫一式。
  1. 利用低溫逆境篩選平台檢定,已完成國內主要45個水稻栽培品種耐寒性種原資料庫一式。
細部1-2KPI-4: 建立國內主要栽培品種低溫逆境的韌性指標一式。
  1. 依幼苗之成活率及生長勢判別等級,完成幼苗期10℃耐寒性檢定的韌性指標一式。
  2. 依成熟期之稔實率判別等級,完成孕穗期和抽穗期15℃耐寒性檢定的韌性指標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