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本期焦點

氣候變遷推估資料與防災資訊於農業加值應用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陳永明組長

  1. 氣候情境與氣象災害風險評估
      近年農作物生產受氣候變遷影響,在極端溫度日數增加、降雨豐枯不均、颱風及豪雨強度增加等氣候因素下,造成農作物生產條件改變,更造成天然災害農產業損失加劇。依據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的研究顯示(https://tccip.ncdr.nat.gov.tw),全球溫度未來百年將持續暖化,於21世紀中(2046至2065年)後,臺灣增溫將可能超過1℃,而至21世紀末(2081至2100年),更可能增溫超過3℃(此比較參考值為基期1986至2005年)。在氣候變遷下降雨量推估,21世紀末濕季(5至10月)降雨將可能增加14~20%,以西部增加更為顯著;而乾季(11至4月)降雨將可能減少,又以中南部減少幅度最大。
      本計畫使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之氣候變遷資料,經各類別農作物專家諮詢,將氣候資料結合農作物特性及天然災害門檻值,完成一系列農業客製化氣候模擬資訊與加值應用工具建置。
005圖1
圖一、農作物專家諮詢與客製化作物類別彙整
  1. 氣候變遷模擬資料與計算

      本年度為連結氣候變遷與農業資料應用,上半年進行11位作物專家訪談,包含水稻、玉米、雜糧類、葉菜類、果菜類、溫帶/熱帶果樹等作物,並初步彙整專家各項需求,資料提供的項目除基本月尺度氣候指標平均值、日輻射、最大瞬間風速外,亦計算不同氣候值指標月份發生次數門檻值等,所提供之資料包含歷史及未來推估:歷史時段(1976-2005平均)、涵蓋2030年(2026-2035平均)、2040年(2036-2045平均)、2050年(2046-2055平均)時段。本計畫協助作物專家克服氣候變遷推估資料之加值分析技術,利用前述蒐集之門檻值資料,產製農業專家可直接應用之氣候加值數據與圖資,並將產製流程進行作業化程序建置 (如圖二所示),以利農業應用端評估未來氣候變遷下各項作物之生產風險。

005圖片2
圖二、韌性農業計畫不同氣候推估情資需求產製作業化程序建置
  1. 圖資產製方法與流程
       將上述計算之氣候門檻值資料進行圖資繪製,因氣候門檻值變數項目眾多,故本計畫透過開源軟體python進行資料處理及整合,以批次產製的方式大量出圖,以個別情境、時段、月份產製各類門檻值的農業氣候圖資,加以套疊臺灣各鄉鎮行政區範圍。產製結果如圖三所示,圖為RCP8.5基期情境下各月份的「不降雨日數連續1日」之結果,圖像視覺化呈現計算1至12月全臺計算結果,提供使用者參考歷史及未來氣候推估情形。
005圖片3
圖三、RCP8.5基期情境各月份「不降雨日數連續1日」示意圖
  1. 氣候變遷下鄉鎮尺度區域長條圖查詢工具
       本計畫提供於氣候變遷下,各氣候門檻之鄉鎮尺度查詢工具,依據前段計算的氣候資料,將其5公里網格資料換算為鄉鎮資料,使用者可依自身研究需求,選擇單一或多個鄉鎮資料後,將計算出基期及3個未來評估點的氣候值,以及對應的各月份氣候值變化長條圖(如圖四所示)。使用方法為選擇對應氣候門檻值,將小工具篩選指定區域後自動計算,使用者可使用計算結果數值或各月計算結果長條圖,作物特定作物或區域評估參考。
005圖片4
圖四、長條圖查詢工具使用示意圖

氣候變遷新知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為協助蕉農分散經營風險,農委會從109年開始試辦香蕉收入保險,保障範圍涵蓋香蕉價跌及量減,並責成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建置投保資訊系統,加速投保作業進行,希望藉由保險機制,降低氣候變遷形成之災害損失及維持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