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導覽索引
網站首頁
農試所首頁
相關網站
Enter Keyword
Search for:
Search
Close
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生產體系的影響
農業部因應氣候變遷政策推動
何謂韌性農業
韌性農業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下糧食供需推估暨糧食安全風險因應策略之研析
國際農業調適策略重點簡述
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WGI及WGII重點摘錄
最新消息
專題報導
本期報導
氣候變遷新知
活動快報
研究成果
學術發表
109年度學術發表
110年度學術發表
111年度學術發表
109年度研究成果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研究成果-亮點成果線上發表
洞察機先,氣象資訊與氣候變遷影響之掌握(分項四)
重要病蟲害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分項五)
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分項一)
與極端天候共存,韌性農業生產與調適技術(分項二)
模式分析,模擬農業未來衝擊變化(分項三)
110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1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111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相關活動
影音專區
活動資訊
會員登入
Menu
Search for:
Search
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生產體系的影響
農業部因應氣候變遷政策推動
何謂韌性農業
韌性農業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下糧食供需推估暨糧食安全風險因應策略之研析
國際農業調適策略重點簡述
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WGI及WGII重點摘錄
最新消息
專題報導
本期報導
氣候變遷新知
活動快報
研究成果
學術發表
109年度學術發表
110年度學術發表
111年度學術發表
109年度研究成果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研究成果-亮點成果線上發表
洞察機先,氣象資訊與氣候變遷影響之掌握(分項四)
重要病蟲害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分項五)
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分項一)
與極端天候共存,韌性農業生產與調適技術(分項二)
模式分析,模擬農業未來衝擊變化(分項三)
110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1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111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相關活動
影音專區
活動資訊
會員登入
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生產體系的影響
農業部因應氣候變遷政策推動
何謂韌性農業
韌性農業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下糧食供需推估暨糧食安全風險因應策略之研析
國際農業調適策略重點簡述
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WGI及WGII重點摘錄
最新消息
專題報導
本期報導
氣候變遷新知
活動快報
研究成果
學術發表
109年度學術發表
110年度學術發表
111年度學術發表
109年度研究成果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研究成果-亮點成果線上發表
洞察機先,氣象資訊與氣候變遷影響之掌握(分項四)
重要病蟲害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分項五)
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分項一)
與極端天候共存,韌性農業生產與調適技術(分項二)
模式分析,模擬農業未來衝擊變化(分項三)
110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1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111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相關活動
影音專區
活動資訊
會員登入
Menu
Search for:
Search
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生產體系的影響
農業部因應氣候變遷政策推動
何謂韌性農業
韌性農業計畫介紹
氣候變遷下糧食供需推估暨糧食安全風險因應策略之研析
國際農業調適策略重點簡述
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WGI及WGII重點摘錄
最新消息
專題報導
本期報導
氣候變遷新知
活動快報
研究成果
學術發表
109年度學術發表
110年度學術發表
111年度學術發表
109年度研究成果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研究成果-亮點成果線上發表
洞察機先,氣象資訊與氣候變遷影響之掌握(分項四)
重要病蟲害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分項五)
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分項一)
與極端天候共存,韌性農業生產與調適技術(分項二)
模式分析,模擬農業未來衝擊變化(分項三)
110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0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評估與管理知識平台建置
四、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災變天候調適
五、有害生物發生分析與調適策略
111年度期中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111年度期末分享會
一、糧食安全與農業風險治理
二、農業生產之韌性與逆境調適
三、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災調適資訊服務與知識推播
相關活動
影音專區
活動資訊
會員登入
月報
»
019期|探究乾旱逆境對水稻生產之影響
»
本期焦點
氣候變遷新知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本期焦點
探究乾旱逆境對水稻生產之影響
農業試驗所 - 侯雅玲 助理研究員
氣候變遷下乾旱高溫對水稻的影響
在氣候變遷情境下,預估未來農業可用水資源將逐漸減少。植物蒸散作用過程中,一方面從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同時也將光合作用的產物─水經由葉片氣孔蒸散出去。蒸散作用就像人皮膚流汗一樣,具有重要的溫度調節功用。一般認為植物遭遇缺水逆境,會關閉氣孔,降低蒸散作用來減少植體水分散失,這使得葉片降溫效果減少,也影響田間的微氣象環境。此外,水分在水稻開花過程中亦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開花初始階段穎花內鱗被吸水膨脹、撐開外穎,遂而使穎花開啟,花藥伸出…等一連串步驟完成授粉,當水分缺乏時也會影響花粉活力。因此水稻在抽穗開花階段對水分逆境是最敏感的時期,本試驗為探討水稻在抽穗開花前後遭遇水資源不足時,除了面臨缺水逆境外,是否會併發高溫逆境,及對穎花開花行為、產量等影響與衝擊。
圖一、水稻之穎花開啟、花絲伸出
建立不同期作乾旱對水稻開花行為、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
2021年2個期作試驗結果顯示,乾旱處理組與慣行栽培組之開花高峰並沒有明顯差異,而ʽ臺南11號ʼ、 ʽIR64ʼ(秈稻)及ʽIR64-emfʼ (早開花品系)3個品種之間的開花時間差異明顯。水稻族群從開花始期至開花結束約在2~3個小時內完成。第1、2期作之 ʽIR64-emfʼ分別在8時30分及9時15分左右達開花高峰;ʽIR64ʼ分別在9時45分及10時40分左右達開花高峰;ʽ臺南11號ʼ分別在11時及12時左右達開花高峰。各品種之第2期作開花高峰皆較第1期作晚1個小時, ʽ臺南11號ʼ開花時間最晚,在開花時遭遇高溫的風險較高其他2個參試品種高。
經統計分析,乾旱處理在第1期作對產量構成要素中之有效穗數及每穗粒數有顯著影響 (Table 1),乾旱處理使ʽ臺南11號ʼ之平均有效穗數減少17%;在第2期作對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及千粒重有顯著影響,乾旱處理使 ʽ臺南11號ʼ分別減少25% 有效穗數、11% 每穗粒數及2.3% 千粒重。乾旱處理對稔實率以及千粒重影響並不顯著差異。
圖二、2021年第1、2期作,不同水稻品種及乾旱處理的平均開花時間。紅點為開花高峰。
圖三、2021年第1、2期作不同水稻品種以及乾旱處理對產量構成要素之影響。
建立乾旱對水稻抽穗期間冠層內氣溫之影響
比較乾旱處理與對照組在10~14時區間 (對應ʽ臺南11號ʼ開花時段) 之田間微氣象差異。第1期作氣象站氣溫最高,冠層內氣溫次高,其中乾旱組的冠層內氣溫又比對照組高,以冠層上方氣溫最低。第2期作,氣象站氣溫最高,冠層上方氣溫及乾旱組冠層內氣溫次之,對照組的冠層內氣溫最低。第1期作,水稻在五月中旬10~12時抽穗開花,此時氣象測站平均氣溫在32.6~33.3℃之間,乾旱組在這期間之稻穗 (冠層內)周圍降溫幅度低,甚至比氣象測站高出0.2~0.7℃。表示在未來氣溫持續升高趨勢下,ʽ臺南11號ʼ在第1期作抽穗開花期間遭遇乾旱時,穎花面臨水分及高溫之雙重逆境風險最高。
圖四、2021年第1、2期作 (A、B)乾旱處理期間不同冠層高度與氣象站氣溫之溫差變化。ΔTab-st、ΔTck-st、ΔTt-st: 分別為冠層上方 (2倍株高)氣溫、對照組之冠層內氣溫或乾旱組之冠層內氣溫-氣象測站氣溫之溫差。
氣候變遷新知
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更多的食物中毒
農業在減緩氣候改變 扮演重要角色
氣候變遷下 黑海更加溫暖
龍捲風季節更加潮濕
極端氣候 異常降雪
閱讀更多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農業部門2040拚淨零 碳匯成優勢
地表升溫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巨大,例如夏季愈來愈長,冬季愈來愈短,直接衝擊台灣農業生產,首當其衝的就是溫帶果樹以及十字花科蔬菜生態。而極端氣候對農業部門的衝擊,影響範圍是整個生態系統,包括生態面(影響農業生產及環境資源)、社會面(影響農業生產品質、數量及供應穩定性),甚至糧食安全。
111年1期水稻收入保險投保期間延長至4月30日,請農民把握時間踴躍投保!
全球氣候變遷日趨嚴峻、災害型態多元,為因應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及強度增加,政府近年來致力推動農業保險,目前已開發25種品項、39張保單,呼籲農民朋友踴躍投保農業保險,強化災變因應能力,共同打造安心從農好環境,使營農生活有保障。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