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焦點
芒果災後復育二次花穗萌發之研究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石佩玉 助理研究員
-
全臺芒果種植面積約16,000公頃,是僅次於檳榔之最大栽培面積果樹,為重要之經濟果樹。芒果果實要能順利收成,需經過兩個重要時期,第一個關鍵時期為開花著果期,第二個時期為果實生長直至採收,故於此過程中,影響花期授粉和果實生長之氣象因子猶為重要。臺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區,加上地形複雜,氣象多變,由歷年天然災害統計資料結果顯示,花期之低溫寒流、霪雨與果期之颱風、豪雨是芒果較主要之致災原因,花期若遭遇低溫寒流或霪雨氣象環境,會影響花粉及授粉昆蟲活力,導致開花不結果之情形發生,以2009年臺南地區芒果開花期間的持續寒流及2016年霸王寒流影響屏東地區芒果授粉最為嚴重,造成當年普遍結果不良,嚴重影響產量。本試驗即針對花期若因低溫或連續降雨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花期無法順利結果之災後復救措施進行探討。
-
前人研究已知芒果部分品種,如‘愛文’、‘凱特’、‘聖心’等美國引進品種於花穗剪除後,其側芽具有發育為花芽並開花的能力,此一技術過去用於產期調節之延後產期,但需季節、氣候與植株生理條件配合才能順利萌發。本計畫擬利用花穗剪除技術,促使二次花穗萌發予以補救,針對操作方式及品種特性進行評估,有助於防災資訊推播及降低生產風險,增加農產品供應韌度。利用‘愛文’芒果於立春(2月4日)進行全株花穗剪除,操作方式分為自花穗基部及花穗基部下方3-5公分處剪除兩種,比較不同剪除處理方式之萌發情形與果實品質差異。試驗結果發現自花穗基部剪除處理較下方3-5公分處剪除可提早約一週開花,且花葉混合芽比例較低,較有利授粉著果,且兩種處理方式之果實成熟期與品質差異不大,故推薦以花穗基部剪除處理作為災後復救方法較佳。另針對不同品種‘金興’、‘懷特’、‘金煌’、‘玉文’進行二次花穗萌發試驗,於花穗萌發10-15cm時予以剪除,並調查二次花穗萌發比率,結果顯示以‘金興’之二次花穗萌發率較佳;‘懷特’、‘金煌’、‘玉文’品種萌發較不理想,經多年試驗結果觀察發現,‘懷特’系列之品種(‘懷特’、‘金煌’、‘玉文’) 二次花穗萌發率較不理想。
-
綜合過去前人研究資料及本次試驗結果,芒果花期若遭遇低溫寒流或霪雨氣象環境,導致開花不結果之情形發生時,應盡早進行災後復育動作,盡快將受損之花穗剪除,立春以前剪除之二次花穗萌發機會較高,剪除方式為自花穗基部進行剪除處理之萌發情形較佳,並配合飼養授粉昆蟲以幫助授粉,期能有第二次之開花結果之機會,降低產量損失。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為因應氣候變遷對文蛤養殖的影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近年來運用智慧化水質監測系統,長期監控池塘水質參數與微氣候條件,並結合現場管理操作,以預警式之防治作為,成功增加養殖戶之實質經濟收入。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頻傳,對農業影響衝擊非常大,在汛期前,提出4大作為精進作為,讓救助及勘災作業再升級,減輕農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