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本期焦點

調查多樣化農業生產系統及增加農產品供應韌性之研究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副研究員 葉文彬

  1. 百香果微噴霧系統架設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為西番蓮屬之多年生蔓性果樹,喜光照充足環境,原產於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北部),其栽培適應性廣,生長適溫在15-30℃間,於冬季無霜害地區即可栽培。臺灣百香果栽培面積約810公頃,集中於南投縣埔里鎮,一年可採收3次,產值達12.1億元,為高產值經濟果樹(農業統計年報),主要品種為「台農1號」、「滿天星」及「黃金」等,仍以「台農1號」為大宗。由於近年來出現栽培區域往其他地區移動趨勢,尤其高屏地區採網室栽培,將產期調整為3-5月1年1收;而彰化地區採用網室或溫室栽培,將產期調整為自1-5月。一般百香果於25/20℃左右花芽分化較為穩定,溫度過高時花芽分化受阻,開花適宜溫度為20-25 °C,當溫度超過30 ℃時,可能出現授粉不良、授粉後不能受精或花粉在柱頭乾燥缺水環境下發芽不易。因此,擬針對高溫及濕度偏低之問題,採用白天間歇微噴霧處理,以期使滿天星百香果提早開花及提高著果率。
圖一、彰化地區9月高溫造成花苞黃化
  1. 開發克服夏季高溫提高著果噴霧技術
      一年生嫁接之百香果「滿天星」為植物材料,於彰化縣福興鄉網室棚架栽培模式,行株距31m,植株上棚架後,讓主蔓及子蔓自然生長,為一般管理模式(對照組);此外,進行一字型整枝模式,即主蔓上棚架後,採雙主枝誘引模式,再適度留側枝,進行整枝模式比較。
      於百香果果園設置造霧微噴霧系統,裝置於棚架上,管路採用南北向,噴霧處理每隔3 m裝置1組雙向噴頭,於9-10月生育期間及開花期每日每隔10分鐘噴霧1次,每次噴霧時間為1分鐘,噴霧間隔及時間可依當下氣象條件進行調整。
圖二、露天栽培滿天星百香果白天以微噴霧處理情形
圖三、網室栽培滿天星百香果噴霧系統架設於棚架上方
  1. 整枝及微噴霧對百香果開花著果之影響
      8月種植之「滿天星」百香果苗, 9月中旬後植株陸續上棚架,進行一字型誘引並留側蔓為結果枝。9月中旬開始進行微噴霧處理,利用微噴霧處理第一朵花蕾平均出現在第13.5節,較對照組(未噴霧)平均出現在第16節,提早2.5節。噴霧處理花蕾出現亦較對照組提早9天。前人研究指出相對濕度介於60-80%之間有助於百香果授粉受精,因此,彰化地區提早種植之滿天百香果,在9-10月高溫時以微噴霧處理提高濕度,可改善因高溫引起之花苞黃化問題,有助於提高著果,進而提高百香果供應韌度。
圖四、利用一字型整枝建立彰化地區百香果整枝模式
圖五、百香果一字型整枝結合夜間LED燈紅光處理提早開花

氣候變遷新知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農委會今年全面推動稻作四選三、水稻收入保險等稻作政策,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8)日連跑雲林斗南及彰化社頭、芬園三地與農民座談說明,參加四選三稻農只要配合1次轉作或休耕,仍可繼續繳交3次公糧;參加水稻收入保險,因稻熱病損失2成也可理賠,保障比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更全面。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歷經10年育成青割玉米專用新品種「台農8號」,該品種具有抗銹病、中熟性、抗倒伏及高產等特性,加上餵食動物營養消化率高,適合作為乳牛芻料。近年來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造成國際航運不穩定,加上氣候變遷及烏俄戰爭等因素,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使得國內飼料供應受到嚴峻的挑戰,因此建立國產供應鏈,將可彌補部分芻料缺口,減緩飼料不足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