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本期焦點

因應溫度逆境之洋蔥水分管理模式建立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副研究員 黃祥益

  1. 洋蔥生育期水分管理模式
      植株生育表現方面,五里亭試區的-45KPa處理在結球期株高、葉鞘寬、球徑及葉片數等植株性狀表現均為最低,株高(59.7 cm)顯著低於-60KPa及對照處理,葉片數(7.7片)顯著低於對照處理的8.3片。葉鞘寬及球徑則差異不顯著。機場段試區各植株性狀在3種水分處理之間表現差異不顯著顯示水分處理在不同田區下對洋蔥生育初期影響差異較小。而由於五里亭段試區在結球期後期發生軟腐病、黃萎病及炭疽病等病害造成植株生育及產量嚴重受損,倒伏期株高明顯低於結球期,3種水分處理均出現相似情形,使此試區之調查資料正確性較低。而機場段試區倒伏期株高則以-60KPa處理76.5 cm最高,但處理間差異不顯著。3種處理之球徑及葉片數表現相近,無顯著差異。而-60KPa處理之葉鞘寬為15.5 mm顯著低於-45KPa及對照處理。
      產量表現方面,五里亭段試區因病害發生嚴重影響產量表現, 2水分處理區產量均低於對照處理的 6,468 kg/0.1ha,大球蔥球比例亦以對照處理37.1%最高,-45KPa 處理因病害影響,大球僅有14.3%,而小球比例高達53.4%。-60KPa 處理蔥球大小集中於中球佔49.2%。機場試區則以-60KPa 處理的大球蔥球產量3,669kg/0.1ha最高,對照處理的2,966kg/0.1ha最低,總產量則以-60KPa 處理6,890kg/0.1ha最高,-45KPa 處理的5,822kg/0.1ha最低,二者有顯著差異。-45KPa及-60KPa 處理蔥球大小分布比例均以大球比例最高分別為46.2%及42.9%,對照處理則以中球比例最高(47.1%)。
      蔥球性狀表現方面,五里亭段試區的大球硬度以-60KPa 處理的2.20 kg/cm2最高,與其他處間差異不顯著;中球及小球則以-45KPa處理最高分別為2.04及1.70 kg/cm2。蔥球鮮重表現,大球以對照處理399.2 g最高,顯著高於2種水分處理。中球在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而小球鮮重則以-60KPa 處理最高(180.7 g),顯著高於-45KPa處理、與對照處理差異不顯著。蔥球含水率在不同蔥球規格中均以-60KPa 處理最高。機場段試區大球硬度以-45KPa處理的1.53 kg/cm2最低,與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而中球則以-45KPa處理的1.69 kg/cm2最高,亦與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3種蔥球規格鮮重表現均以-60KPa處理最高,大、中、小球分別為541.7、314.7及197.0 g,顯著高於其他2處理。
圖一、洋蔥生育期間土壤水分張力至-60KPa時灌溉可獲得最高產量
圖二、不同土壤水分處理之蔥球性狀調查結果(五里亭段)
圖三、不同土壤水分處理之蔥球性狀調查結果(機場段)
圖四、貯藏週數與蔥球腐損率的關係
  1. 蔥球貯藏力調查
      由於五里亭試區蔥球病害發生嚴重造成蔥球貯藏力表現不佳,平均表現以-60KPa 處理之貯藏期最短,大球蔥球在貯藏後2週之腐損率即達到51.2%,中球於貯藏6週後超過50%(51.2%),小球則於貯藏14週後超過50%(54.3%)。其次為-45KPa 處理大、中、小球腐損率超過50%之時間分別為14週、16週及16週。對照處理之蔥球腐損率超過50%的時間大、中小球分別為20週、18週及18週。機場段試區蔥球貯藏力在-45KPa及-60KPa 處理間趨勢相近,-45KPa 處理大、中、小球腐損率超過50%之時間分別為8週、4週及12週。-60KPa 處理大、中、小球腐損率超過50%之時間分別為8週、6週及12週。而對照處理之大、中、小球腐損率超過50%之時間分別為12週、16週及14週。整體而言以對照處理的貯藏力表現最佳。栽培期間,-45KPa的灌溉次數為12次,-60KPa灌溉次數為10次,對照處理灌溉次數為9次,可能為主要影響貯藏力的重要因素,雖各水分處理之蔥球含水量差異並不顯著。另外,由於對照處理對於灌溉時機的決策以農民目視判斷土壤溼度狀況,造成每次灌溉時之土壤水分張力值並不一致,且差異甚大。

氣候變遷新知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荔枝堪稱受到氣候暖化衝擊最劇的果樹,幫助荔枝暖冬中仍能順利開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助理研究員方信秀建議農民於11月施用高量磷鉀肥,減緩新梢生長,搭配「環刻」─將樹幹環狀剝皮,減少養分、水分往枝葉輸送,停止抽新梢,促使荔枝生長勢減弱,感測低溫的穩定性就會比較好,可增加開花比例2至3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於111年6月20日舉辦「熱帶果蔬風華永續傳承」記者會,呈現近年來鳳山分所在熱帶水果、蔬菜育種及安全生產及應用加值等技術開發之多樣成果!期許未來鳳山分所將繼續作為產業前進的後盾,選育耐候高品質之新品種(系)蔬果、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與創新研發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