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焦點
多樣化農業生產及增加農產品供應韌度之研究–青蔥因應災害天候生產技術開發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副研究員 楊素絲
宜蘭地區青蔥採用高畦栽植,且因蔥葉管狀中空,極易受颱風豪雨、強風及連續強降雨等天然災害影響而造成葉片折損,且因栽培期較一般葉菜類長,由定植至採收平均需約3個月,故災後復耕期長、缺貨時間亦較久,影響民生問題甚鉅,為近年來宜蘭縣最常接受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救助金額也最高的蔬菜作物。
為穩定夏季青蔥生產供應,降低青蔥受颱風、豪雨影響,導致供貨量不穩定造成價格波動之情形,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宜蘭地區進行青蔥因應災害天候生產技術開發,陸續開發簡易防颱網室、鋼骨加強型網室、鋼骨防風網及水平式防護網等,實證均可降低颱風災損20%以上。
110年進行青蔥因應災害天候生產之試驗,整合青蔥栽培技術如健康種苗、種苗處理及病蟲害綜合防治,加上微氣象站建置,發展實用可行之青蔥因應災害天候可穩定生產技術1項。110年雖無颱風直接侵襲宜蘭縣造成災損,鋼骨防風網及鋼骨加強型網室下栽培之青蔥生育良好且甜菜夜蛾為害率較低,平均單株重較露天對照高約21~26 %,水平式防護網設施栽培之青蔥則與露天對照無明顯差異。
開發青蔥因應災害天候生產技術可穩定青蔥生產,降低損失,以保障蔥農收益。茲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迄今已開發之青蔥防災設施介紹如下:
- 簡易防颱網室
仿照現行簡易塑膠布溫室之架構,開發適於夏季青蔥生育之網室,主要採用6分鍍鋅錏管為管材,每60公分立1組支柱,網室披覆資材於四周圍採用70%百吉網,平時收起以利網室通風,減少青蔥生育不良情形,颱風來襲前將四周圍百吉網放下再加以固定,網室屋頂則披覆50%白色或銀色百吉網以降低豪雨對青蔥植株之折損。簡易防颱網室經田間試驗,顯示可以於夏季高溫期生產品質優良之青蔥,有效減少颱風造成之折損,尤其在104年接連遭遇8月7日之蘇迪勒颱風及9月29日之強颱杜鵑颱風,造成三星鄉青蔥受損率為40-60 %,採用簡易防颱網室栽培之青受損非常輕微,達到生產優質夏季青蔥及防災的雙重目標,花蓮場開發之簡易防颱網室自行搭建材料成本每分地約33萬元。


- 鋼骨加強型網室
防颱網室以鋼骨加強型溫室之結構為基礎並加以強化,採用H型鋼為主要管材,溫室高度5.6公尺,可容大型農機如曳引機進出,亦可與水稻輪作,造價約200萬元/分地,網室披覆資材為70%百吉網,平時收起以利青蔥生育,颱風來襲前將全溫室百吉網放下固定,以降低豪雨對青蔥植株之折損。

105年9月27~28日強颱梅姬颱風侵襲宜蘭地區,造成青蔥嚴重受損,受損率多在40~60%,但設施內青蔥受損輕微,確實具有防護效果。105年12月12日農委會召開記者會推廣強固型溫網室設施,即採用本類型青蔥防颱網室成果為例說明強固型設施之必要性。

- 鋼構防風網
田區四周圍每3公尺立1組H型鋼基礎,並披覆高3.3公尺之70%百吉網作為防風之用,造價約50萬元/分地,此類型H型鋼骨結構之防風網設施亦便於青蔥與水稻輪作栽培。105年於防風網設施田區內外架設風速計,在當年梅姬颱風來襲期間比較其阻風效果,發現鋼構防風網設施加上70%百吉網阻風率可將18 m s-1最大陣風降至4 m s-1,防風效果顯著,防風網設施內青蔥受損輕微且復原良好。


- 水平式防護網
為降低青蔥防減災設施成本,另開發設置成本低且拆裝簡易之水平式防護設施;採用1吋鍍鋅錏管為主要結構管材,配合6分鍍鋅錏管做支撐,試驗田每3畦設置1組1.2公尺高水平式遮雨防風網,披覆50%百吉網平時固定於後方,颱風來襲前進行包覆以減少青蔥折損。106年7月29日晚間7時尼莎中颱自蘇澳鎮登陸,於發佈海警後將百吉網防包覆固定以防護青蔥,尼莎颱風對宜蘭縣青蔥造成之平均災損約為40%,而定植於水平式防風網內之青蔥無災損,防颱效果良好,達成防減災目標。水平式防護設施設置成本與簡易防颱網室比較,設備資材成本每分地自33萬元減為11萬元,降低資材成本比例達66.7%,搭設人力每分地自56人工減至20人工,降低建置人力搭設成本比例達64.3%。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林試所森林經營組研究員兼組長王培蓉說,混農林模式對農業的保護性很高,可以阻止病蟲害快速散播,阻止陽光直射,避免穀類有稻熱病那類疫情,太熱對作物生長不利,像這類抗暖化農業調適策略,國外積極在推動。
台灣氣候型態複雜,相較其他國家天然災害發生頻率高,導致常遭嚴重的農業災損,據統計,近15年間,農業損失平均每年約124億元。 但是今年上半年卻有三種養殖險投保件數「掛零」,分別是石斑魚、虱目魚及鱸魚等三種降水量型農業保單,吳郭魚降水量保單沒有掛零,但投保件數只有一件。
農業試驗所作物組組長王毓華:「應該要加強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第二個,就是如何來強化韌性,所謂的韌性是說,它在異常或極端氣候的環境之下。雖然會受損,可是它能夠有恢復力,第三個的話就是,我們要藉此來降低它的脆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