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本期焦點

氣候變遷農產業調適追蹤與案例評估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劉哲良研究員、蔡綾容輔佐研究員

一、梳理調適追蹤架構原則與內涵

  全球暖化長期是一個重要的跨國環境議題,在調適工作的討論及技術工具開展方面,過去主要集中在國家層級。然而,近年來的談判進程表明,由於調適工作差異化環境條件及部門活動特徵的影響,焦點已逐漸降尺度至部門層級。特別是在2017年召開的第二十三次締約國大會(The twenty-third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23)的第四條(4/CP.23)決議中,通過「科洛尼維雅農業聯合工作計畫」(Koronivia joint work on agriculture,KJWA)。KJWA正式通過後,「農業調適」遂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脈絡下的正式決議內容,為此工作建立制度化及例行化的討論基礎,並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賦予主責科學研究的任務。

  依據2019年FAO於KJWA工作坊的報告中發言,目前農業部門調適工作的首要任務在於建立成效監測及評估的衡量系統。此衡量系統的組成面向包含:氣候對於農業部門的生物性衝擊(Biophysical Impact)、社會經濟衝擊(Socioeconomic impact)、調適選項介入成效(Inventory of adaptation),以及調適選項決策分析(包含單一調適選項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多個調適選項的排序選擇分析)等。而這些面向之間具有層次性的關係存在。簡單來說,氣候變遷導致各類型的氣候危害,這些危害對受影響區域帶來生物性衝擊,此衝擊會透過社會經濟結構傳遞,轉變為對人類社會經濟的影響。基此,必須使用各種調適選項(包含技術類型的措施及管理類型的策略)來進行成效評估、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多個調適選項的排序規劃等必要的人為管理。

  因此,綜觀國際上調適相關追蹤架構發展及全球氣候談判進程等工作脈絡,並在此基礎上考量我國農業調適策略或措施發展情形及本土化資料之可取得性,以貫穿調適各層次工作之衝擊評估(Impact Assessment)為核心,建置我國氣候變遷農業調適追蹤架構(Tracking Framework of Adaptation,TFA),組成元素包括「品項別」(X軸,可以任意調整為特定追蹤對象)、「危害別」(Y軸,指氣候危害類型)及「評估層次」(Z軸)三個軸度,作為農政單位未來檢核我國農業調適執行成效之追蹤工具。

  最後,為能清楚界定「不同評估層次」的衝擊評估內涵,並整合前述提到的農業調適追蹤架構(TFA),以貫穿成效監測及評估的衡量機制,進一步梳理國際調適評估方法原則來界定各層次的衝擊評估內涵,即「評估層次」軸度—包含:生物危害影響(層次1)、社會經濟影響(層次2)、調適成效評估(層次3)及決策支援評估(層次4)—進行定位歸納(Positioning Induction),提出TFA的盤點結果,以釐清我國農業調適衝擊評估工作之缺口(農業部,2020)。
49-1
圖一、TFA三軸組成元素
49-2
圖二、Z軸度四層次評估內涵
二、盤整臺灣農漁畜三產業調適作為進展
  依據農業部的農業計畫管理系統可知,農業部門(涵蓋農業、林業、漁業及畜牧業四個產業)從99年至111年的研究報告(包含科技型與非科技型)成果件數多達四萬多件。其中,林業多數以減緩為主軸且TFA著重在臺灣農業部門之「科研的衝擊評估」調適成果分析,因此暫不將此二因素納入盤點,而是將重點放在農糧作物、漁產業與牧畜牧業之科技型成果。
  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來回顧成果摘要(即初階篩選準則),以歸納我國農漁畜三產業品項面臨的氣候危害類型,並釐清品項別與危害別之間的關係。接著,搭配文本分析法來定位歸納「評估層次」軸度(即進階篩選準則),進一步提出TFA的盤點結果,以釐清我國農漁畜品項調適衝擊評估工作之缺口。
  然而,經初階與進階篩選準則檢視後可知,在品項別(X軸度)上,農產業符合TFA架構且成果筆數最多者前三名品項為水稻、飼料玉米與食用玉米;漁產業則是長鰭鮪、蟳蟹類與石斑魚;畜牧業包含乳牛、肉豬與肉雞。在危害別(Y軸度)方面,三產業品項均以高溫此氣候危害類型的研究數量最多,其次關注的危害類型則因產業特性而有所不同,例如農產業與畜牧業其次關注的是乾旱,而漁產業則是低溫。然而,在評估層次(Z軸度)部分,雖然三產業的品項在層次1至層次3均有研究成果,但在層次4尚未看到相關成果(農業部,2020與農業部,2022)。
圖三、農漁畜調適作為進展
三、提出案例評估結果
  為能選出適合進行調適案例分析的關鍵品項,藉由資料的可行性、品項價值趨勢、產業政策進展與其它建議對象四種挑選準則來釐清國內重要農產業對象選擇依據並與專家們討論後,最終結果擇定關鍵品項有水稻、飼料玉米、食用玉米、石斑魚、吳郭魚、文蛤、蛋雞、肉豬與乳牛。
  接著,應用多準則分析(Multi-Criteria Analysis,MCA)並參酌2018年UNDP之國家調適計畫聯合全球支援計畫(National Adaptation Plan Global Support Programme,NAP-GSP)與太平洋區域環境計畫秘書處(Secretariat of the Pacific Environment Programme,SPREP)共同辦理的調適計畫評估培訓課程等內容,提出多準則分析(MCA)評估步驟,包括:1.確定調適目標及調適選項;2.商定決策準則;3.根據每個準則對調適選項進行評分;4.計算每個調適選項的綜合權重;5.針對每個調適選項進行排名,最後決策者可依據排名結果來執行所需要的調適選項(農業部,2022)。
圖四、MCA評估步驟
  鑒此,當要實施MCA方法時,需要具備「調適選項」、「準則項目」及「評分方式」三個元素。其中,「調適選項」可透過農業部門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議題的文獻資料庫中取得;「準則項目」與「評分方式」則是參酌De Bruin et al.(2009)文獻內容,其將準則項目區分為重要性(Importance)、急迫性(Urgency)、無悔性(No Regret)、共伴效益(Co-Benefit)及減緩效益(Mitigation Effect)五種,每項準則的「評分方式」會設定在1分至5分區間(1分表示極低優先權,5分表示極高優先權)與各項準則的權重比例,於此提出相對應的評分並進行綜合加權,獲得最終數據,以作為該調適選項具相對重要的判斷依據。
圖五、調適選項加權排名評估
49-6
圖六、關鍵品項因應氣候危害之調適選項分布
  從評估結果可知,在任何氣候危害衝擊下,對於水稻、飼料玉米與食用玉米而言,抗逆境品種選育都是專家們的首要選擇,主要是認為品種改良是可益於根本性改善氣候變異所造成帶來的損害。其次是栽培模式上的改變,其隨著栽培對象的條件而有所變動。同樣在任何氣候危害下,石斑魚、吳郭魚、文蛤、蛋雞、肉豬與乳牛首選的調適作為則變成投入設備,主要是可迅速因應負面的衝擊;其次是調整飼料組合,不過這取決於養殖或飼養條件而有所變動(農業部,2022與農業部,2023)。

參考文獻: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0。氣候變遷農業調適追蹤架構建置與推動效益案例評估之研究。委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之專題研究報告。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2。氣候變遷農業調適追蹤架構建置與案例評估計畫。委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之專題研究報告。
  3. 農業部,2023。112年度氣候變遷農產業調適追蹤與案例評估。委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之專題研究報告。
  4. De Bruin, K., R. B. Dellink, A. Ruijs, L. Bolwidt, A. Van Buuren, J. Graveland, R. S., De Groot, P. J. Kuikman, S. Reinhard, R. P. Roetter, V. C. Tassone, A. Verhagen, and E. C. Van Ierland, 2009.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therlands: An inventory of climate adaptation options and ranking of alternatives. Climatic Change 95 (1–2), 2009, 23–45. Available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6508179_Adapting_to_climate_change_in_The_Netherlands_an_inventory_of_climate_adaptation_options_and_ranking_of_alternatives
  5. National Adaptation Plan Global Support Programme, 2018. Multi-Criteria Analysis.
  6.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2017. Report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on its twenty-third session, held in Bonn from 6 to 18 November 2017. Available from: https://unfccc.int/event/cop-23item=2#reports_on_s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