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本期焦點

建立茶樹澇害調適栽培管理之研究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東部分場 潘宣任助理研究員

一、降雨不均影響茶葉生產
  茶樹栽培為了達到高產和高品質的目的,需要有豐沛的水分供應,年平均雨量1,800~3,000 公厘,雨量均勻分布的地區較適於茶樹生長。近年之天氣型態,除乾旱以外,因連續降雨日數增加,及強降雨發生等雨量分布不均的現象,亦造成部分茶區發生澇害,產量降低,茶芽停止生長或有落葉等情形。模擬未來增溫1.5-2℃之情境,降雨情形變化帶來的風險有增加之趨勢。本計畫營造淹水環境,評估不同茶樹品種之生長表現;另以平地茶園作為試驗區,埋設排水管路加強排水、施用有機質堆肥或種植綠肥植物等方式緩衝連續降雨帶來之影響,供茶葉生產及栽培管理參考。
二、不同品種對澇害耐性之評估
  不同茶樹品種也需要種植在適合的環境才能提高生產效率,以往育種方向除風味表現外,多著重於耐旱及病蟲害抗性。本次以盆栽測試四季春、青心大冇、武夷、臺茶12號、臺茶13號、臺茶20號、大葉烏龍及青心烏龍等品種對淹水環境之耐性。結果顯示臺茶12號在淹水環境的葉綠素含量及生長階段,與正常灌溉組沒有顯著差異;青心大冇、武夷、臺茶20號之葉綠素含量有降低之趨勢,顯示植株受到逆境壓力;四季春、臺茶13號、大葉烏龍及青心烏龍之茶芽生長階段較緩慢或有提早對口情形,青心烏龍經淹水處理30日之植株死亡率為60%,呈落葉且無新萌芽狀態。各品種於淹水環境,其根系皆有褐化或變黑現象,臺茶12號根系褐化情形較輕微(圖一)。
三、加強排水及強化植株根系生長
  以噴灌方式供水連續10日模擬茶園澇害情境,利用茶行間埋設滲透排水管、施用有機質肥料(2.7-3.2-2.1-60)、撒播田菁等3種前期處理,調查茶芽性狀表現及生長情形進行比較;試驗結果以埋設滲透排水管之葉面積、生長階段展開葉數、單位面積產量與正常灌溉組沒有顯著差異,其餘處理顯示生長較緩慢且產量減少(圖二及表一)。透過埋設滲透管,可觀察到土壤含水率上升較慢,降低澇害減損情形。埋設滲透排水管於現有成木茶園操作較困難,如為澇害風險發生之平地新植茶園,可搭配地下灌溉規劃一併施作,並建議以臺茶12號進行種植。茶園規劃時,須設定水土保持標的及排水邊溝,利用深耕打破犁底層增進排水效率;成木茶園宜留意季節變化,利用修剪調整採收期,加強地被覆蓋及肥料管理,強化植株根系生長以降低澇害發生之損失。
圖一、臺茶12號(左)及臺茶20號(右)在淹水處理後根系褐化情形
圖二、茶行埋設排水管(左)及未處理區域(右)淹水後萌芽情形
表一、臺茶12號在澇害情境下不同調適方法於萌芽後3週茶芽農藝性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