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本期焦點

茶園降溫保水資材及特色茶之研究

茶業改良場 - 羅士凱 副研究員

  1. 氣候變遷下高溫乾旱對茶樹的影響
      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的多年生經濟作物,這種常綠灌木可以在多種氣候環境下生長,經濟栽培地主要在亞熱帶及熱帶,年雨量少於1500公釐的地區多不適合栽茶。乾旱會嚴重的影響茶菁的品質及產量。在極端氣候影響下,近幾年茶園發生乾旱的頻率加劇,高溫導致水份蒸散作用加快,土壤的水份散失也加快,令研究單位不得不加速面對此一現象。乾旱發生時,葉片枝條容易出現焦枯現象,甚至會全株枯萎,不得不慎。
圖一、田間試驗狀況
圖二、重發酵烏龍茶
圖三、紅烏龍茶
  1. 適合茶園降溫保水之綠肥作物篩選
      春季綠肥於茶園種植八種景觀及豆科綠肥包括大波斯菊、黃波斯菊、紫雲英、太陽麻、向日葵、百日草、羽扇豆、萬壽菊等,豆科綠肥以太陽麻、景觀綠肥以黃波斯菊之生長勢、覆蓋度以及對雜草抑制程度較佳。夏秋季綠肥可於乾旱較易發生的 季節使用, 夏秋季 以馬蹄金、黃波斯、太陽麻、大豆臺南四號、大豆臺 南七號、田菁、蕎麥、青皮豆,生長勢、覆蓋度以及對雜草抑制以田菁最佳、其次為太陽麻以及大豆臺南七號。對土壤降溫效果以大豆臺南七號較佳,對照淨耕之土壤溫度最高,土壤土分最低。整體種植綠肥節水效率為9.3%-44.2%,達到較高的保水較果,建議夏秋季綠肥使用大豆臺南七號,以達到降溫保水的效果。
圖四、茶園種植黃波斯菊對雜草抑制程度佳
圖五、茶園種植太陽麻對雜草抑制程度佳
  1. 茶樹抗乾旱逆境之輔助資材篩選
      茶園預防旱害之方法有:設置灌溉系統及蓄水池;強化栽培管理,如在種植前先整地、開溝施用腐熟有機質、利用草生栽培保水、增加有機質含量;或選擇耐旱品種、根系強健苗來種植;適度的中、深耕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升土壤蓄水及保水能力。在面對乾旱逆境時:尋找水源灌溉;停止施肥,進行淺耕及敷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注意茶園病蟲害之發生及清除病枝;深剪枝減少茶樹水分之消耗;施用微量元素來提高茶樹的耐旱性。有不少的研究在作物或茶樹遇旱時,施以微量元素來減緩乾旱傷害和提升作物抗旱性,如鈣(Ca)、鉀(K)、錳(Mn)、鋅(Zn)、硼(B)和硒(Se)等。春季噴施微量元素於茶樹,對茶樹抗乾旱影響結果調查結果,春季乾旱時,可噴施硫酸鋅0.05-0.1%水溶液,每公頃500公升,可使新芽保持嫩度,有助於維持品質及生長勢,相關養分及化學成分。

氣候變遷新知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本(111)年度3月29日於農業試驗所舉辦的「強化農業氣象產業服務研討會」,邀請相關氣象產業業者及政府機關同仁,透過公部門提供資源及研發成果,協助民間業者擴大服務面向,期許建構出產、官、學、研彼此間互惠且更健全的〝農事服務產業〞生態系。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台北時間4月4日深夜公布第三工作組報告,提出最新減緩技術與行動,環保署表示,國發會、環保署、經濟部及相關部會3月30日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提出12項關鍵戰略規劃,與本次IPCC AR6氣候減緩報告策略契合,後續將以此為基礎,啟動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