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何謂韌性農業

何謂韌性農業

農業試驗所作物組 楊純明研究員兼組長

  2015 年 COP21 通過巴黎氣候協定( Paris Agreement ),提出以前工業時代為基準值,在 21 世紀末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明顯」低於2°C的程度,爭取不超過1.5°C,積極減少溫室氣體之排放。提出氣候變遷調適相關目標與規範,要求締約國對氣候變遷加強調適能力、強化韌性(恢復力)和降低脆弱度,並建置國家調適行動計畫,計畫中包含評估氣候變遷影響,並考量人、環境、生態系統之脆弱性,制定各項行動之優先性,並透過監測、評價等方式,滾動檢討調適行動政策與計畫。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於農業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議,可從時間尺度歸納出面對災害的 3 種做法,(1)短期:具有承受及因應災害的能力,目標為減少損失;(2)中期:具有調適災害的能力,目標為預防損失;(3)長期:轉化慣行做法,目標為更具永續性與韌性。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農業生產系統必須提升產量,保持穩定的產量及產季,同時兼顧適應或減緩農業活動對生態及社會層面的影響。提升農業活動的韌性(Resilience)或降低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也就是提高在面對風險及干擾因素下,維持穩定及高產量的能力,已成為農業轉型與提升糧食安全的核心議題。

  為維持我國糧食安全及農業永續發展,農業部正積極的以「調適」(adaptation)與「減緩」(mitigation)兩大策略,針對氣候變遷加強調適能力、強化韌性和降低脆弱度;透過風險評估、逆境調適、加強硬體、降低農損、災害預警等方式打造韌性農業體系。期待透過先驅研究,就政策、技術、環境、防災及資源等 5 大面向,尋求科技創新,將依據計畫結果因應調適,提升農業生產體系的韌性,做為農業政策調整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