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壓力 蜜蜂危機
極端氣候不僅對人類造成影響,熱浪、野火、乾旱及強降雨也威脅著諸多野生動物,像是蜜蜂。從 2021 年開始,美國由於乾旱與異常降雨,蜜蜂養殖出現蜂群健康下降問題,舉例而言,乾旱導致花蜜及花粉產量下降,蜜蜂無法製造足夠的蜂蜜,也損害了他們維持健康的來源;美國東北部異常降雨,限制了該區蜜蜂出外蒐集花蜜及花粉的時間,如此對於蜂群的維持、蜂蜜的製造及商業性授粉都銳減,因此養蜂業者需要提供更多的糖水與花粉來維持蜂群,且多位養蜂超過 10 年的業者表示,在 2021-2022 年的冬天他們損失了 50-70% 的蜂群。
蜜蜂是農作物很重要的授粉者,然而,過去五年內蜜蜂數量銳減,除了氣候異常造成外,寄生蟲、病原菌、殺蟲劑、營養缺失及棲地喪失等,都是導致蜜蜂數量減少的原因,其中最為嚴重的包含瓦蟎 (Varroa destructor) 寄生蜜蜂,並以蜜蜂的脂肪組織為食,而蜜蜂的脂肪組織功能如同哺乳類的肝臟一樣,也維持著蜜蜂的免疫系統等功能。未來對於蜜蜂友善環境的建立很重要,是維持我們食物安全重要的一環。
氣候變遷 嚴重風暴更加頻繁
颶風伊恩 (Ian) 為 5 級的颶風發生在佛羅里達,幾個小時內強烈的風及雨勢,淹水問題隨之而來,摧毀了許多房屋。氣候變遷下,氣溫上升及海水溫度上升,加劇了颶風生成的程度,造成美國更加嚴重的災害,也就是伊恩颶風如此嚴重的原因。當熱帶風暴經過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的熱海水後,短短 24 小時內,快速且強烈地轉成颶風,從 3 級到 5 級風暴。研究顯示在大西洋形成的颶風都形成得很快速,並且強烈。氣候變遷下的颶風,夾帶的雨水超越過去,在登陸之前的幾百或甚至幾千英里的範圍就已經開始下雨。
這次的伊恩颶風為佛羅里達帶來驚人的雨量與風,甚至淹水,這樣氣候異常的情況在未來將更頻繁地發生,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為我們帶來警訊,重視氣候變遷問題。
氣候變遷 促使印度塊狀皮膚病的散播
印度的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 是面積最大的一個邦,位於印度西北部,過去 2 個月各村莊皆有貨車移除死牛的景象,這樣的現象從 2022 年 8 月開始,牛隻的塊狀皮膚病 (lumpy skin diseases, LSD) 爆發,根據 Malkisar 村村民概述,每天平均有 10 隻牛隻感染,而 Bikaner 村的居民提到當他們有一戶人家的牛隻死亡,大家都不吃牛直到該牛隻好好地被埋葬,然而,今年 7-8 月牛隻的死亡來到了高峰,牛隻對他們而言是經濟很重要的來源。死掉的牛隻處理也是一大問題,後來與曳引機操作員以每隻移動 1-1.5 公里支付 300 盧比。
截至今年 9 月 23 日統計死亡的 97,435 隻牛,其中有 64,311 來自拉賈斯坦邦;200 萬隻受此疾病影響的牛隻,有 140 萬來自該地,且如同野火般地肆虐著印度。塊狀皮膚病 是由痘病毒科 (poxviridae family) 病毒,又稱奈瑟林病毒,所引起的牛隻傳染病,症狀為全身 2-5 公分的痘狀突起,尤其分布在頭部、頸部、四肢、乳房及生殖器等,而病毒是由蚊子、跳蚤及蜱傳播。氣候變遷造成環境溫度上升及大雨,促進了病媒昆蟲的生存與繁衍,因此疾病大肆傳播。
義大利托斯卡尼的氣候危機
今年 7 月義大利托斯卡尼發生了嚴重的乾旱,氣溫也飆升創下歷史新高,來自東安格里亞大學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領導的氣候研究計畫,預測托斯卡尼每 10 年將上升超過攝氏 0.5 度。儘管乾旱的地中海型氣候 (Mediterranean climate) 適合很多種作物的生長,但是今年的溫度及乾燥程度都超越以往,高溫導致大量水分蒸發及植物蒸散,增加了灌溉的需求,對於本身就缺水的地區影響甚鉅,就像是托斯卡尼。溫度上升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像是提早成熟落果、品質不穩、產量下降及產季提前開始等問題,ANSA 的報導顯示水果及乳製品產量下降 15% 及 20 %;小麥及水稻產量下降 30%;玉米及動物飼料下降 45 %。
在 2020 年義大利弗羅倫斯啟動了氣候適應計畫 (Climate Adaptation Plan ),改善學校及體育設施用電效能,增加氣候變遷教育相關教育,弗羅倫斯市長也專注於促進低碳、低排放的概念,來改善空氣品質。然而,每個人生活的選擇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氣候變遷的走向,像是直接向農民購買以減少農產碳足跡等方式,都是可以用行動減緩極端氣候的發生。
外溫動物承受最大氣候變遷影響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溫度上升,來自期刊《Ecology Letters》的研究顯示,較年輕的動物對於溫度上升的反應較大,也比較脆弱。這項研究分析超過 60 年 138 種外溫動物的結果,研究對象主要是外溫動物,所謂外溫動物表示他們的身體溫度受外在環境溫度影響,像是魚類、爬蟲類、兩棲類及昆蟲,這些動物在地球上佔 99%,也因此氣溫不斷上升,甚至熱浪來襲,突然的高溫對他們的影響甚鉅。現在較年輕的外溫動物在未來將承受更多的高溫環境,且影響著生物多樣性。然而,外溫動物對於熱適應也有一定的範圍,當超過了其最大的耐熱度,會導致身體功能喪失,甚至死亡。
動物演化的速度遠不及氣候變化的速度,而現今動物可以藉由移動找尋適合的棲地環境,以避免死亡,但是年輕的動物像是仍在蛋裡未孵化的,或是體型較小的,無法移動或是無法移動較遠的距離,因此發現年輕的外溫動物對於熱浪等極端氣候較脆弱,且陸生較水生的脆弱,而牠們是如何適應高溫則有待研究。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食物供給
氣候變遷意味著天候的不穩定,極端的降雨、乾旱或是野火的發生等,甚至可耕地的減少,因此食物的供給系統備受影響。 然而,我們目前的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 14.5 %,並釋放了 3.7% 的甲烷,且甲烷對暖化的影響最大,同時,畜牧業的用水佔了高達 42%;畜牧業也開墾了大片土地,造成了森林的砍伐,除了養殖動物,也有大片土地種植玉米、苜蓿及豆類,供給 800 億隻養殖動物,這數量約為全球人口的 10 倍。來自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 的主席 Peter Bakker 提到如果我們在 2030 年未能解決甲烷排放問題,那麼極端氣候將持續惡化下去。沒有效率的食物供給系統消耗資源外,也促使氣候變遷的發生,有些產業像是房屋建造及運輸,儘管跟氣候變遷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也造成水資源的消耗。
因此近年來植物替代食物盛行,像是組織培養肉 (cultivated meat) 的出現,在營養及味道上科技的進步,是否能減少畜牧業造成的氣候變遷影響,有待未來持續的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