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表面溫度創歷史新高
海洋是地球溫度調節劑,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產生之熱量 90% 以上都被海洋吸收,去年研究發現,地表熱量加速並滲透到更深海洋現象,自1980 年代以來更為迅速積累,熱帶太平洋熱量正在向下延伸到 100 多公尺,會與上方的大氣層產生連鎖反應,為天氣系統增加能量並引起海洋熱浪。
海洋是地球溫度調節劑,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產生之熱量 90% 以上都被海洋吸收,去年研究發現,地表熱量加速並滲透到更深海洋現象,自1980 年代以來更為迅速積累,熱帶太平洋熱量正在向下延伸到 100 多公尺,會與上方的大氣層產生連鎖反應,為天氣系統增加能量並引起海洋熱浪。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會出現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和皮疹等症狀。雖然75%的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但仍有1%至5%的人會發展為致命的嚴重登革熱。倫敦熱帶疾病醫院(Hospital for Tropical Diseases) Owain Donnelly博士表示,2022年法國南部已爆發30多起本土傳播病例,這突顯了登革熱流行病學的迅速變化。”登革熱在造訪過亞洲、南美洲和非洲的人中最為常見,在這些地區,病毒是透過埃及斑蚊傳播。但白線斑蚊或亞洲虎蚊現在於南歐很普遍,近年來,英國港口當局也多次發現,但目前為止還未確定當地傳播之蚊子種群。
2023下半年全球可能面臨極端的聖嬰現象,根據澳洲氣象局的最新分析,七種不同的預測模型皆表明海面溫度將於8月前超過聖嬰現象的閾值,氣象局警告2023年發生聖嬰現象的可能性約為50%,將會產生劇烈的氣候事件,如熱浪到更強烈的風暴,聖嬰現象是全球氣溫升高和極端天氣事件加劇的罪魁禍首,今年已預測將比2022年更熱,並且是有記錄以來第五或第六個最熱的年份。
本期焦點 氣候變遷新知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本期焦點 111年度甘藷管路灌溉技術示範觀摩會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 閱讀更多
陳吉仲今天出席農委會「研商蛋雞產業精進措施專家會議」時指出,氣候變遷的影響愈來愈大,2、3月乾旱,雲林、嘉義茶葉損失超過5成,農業部門年年增加預算,今年還有疫後特別預算,就是要推動韌性農業,現在若不做,未來會更嚴重,像是筍子沒用滴灌就長不出來。
農委會水試所透過DNA鑑定,發現台灣養殖的文蛤,非如過去認知是原產於日本的麗文蛤,而是台灣原生、未被描述的新種,相關研究在今年3月底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Molluscan Research中,並正式將新種命名為「台灣文蛤」(學名Meretrix taiwanica)。
在水資源匱乏的時代,需水量大的植物園不再適合澳洲不斷變化的氣候。澳洲境內大部分的植物園建立於19世紀,這些植物園具有許多功能,其中能作為作物栽培場域,種植由歐洲及殖民地引進的糧食及蔬菜,建立適合澳洲當地栽種的品種。
隨著溫度已經開始上升,導致氣候變化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仍在世界範圍內蔓延,日本將迎來一個酷熱的夏季,今年3月,位於西南部的鳥取市在3月22日溫度飆升至25.8°C,相較於以往通常徘徊於12°C左右,為140年來最高溫紀錄。
本期焦點 氣候變遷新知 韌性農業最新消息 本期焦點 氣候變遷下森林樹種適應性與生長量的可能變化:樟樹之研究案 … 閱讀更多
2019-2020 年的夏季高溫和乾旱,助長了澳洲叢林大火,發表在《Nature》期刊的新研究發現,此野火產生的濃煙在 2020 年時臭氧層總量已消耗了 3-5%,研究人員表示,是由於煙霧引發了化學反應進而破壞臭氧分子,加劇臭氧層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