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綠豆的歷史之旅:演化、遷徙和氣候適應的故事
在臺灣人的眼中,綠豆地位雖然比不上稻米、小麥、黃豆等作物,不過在南亞和中亞地區,綠豆除了種來食用,也被當作綠肥使用,在當地農耕系統中是相當重要的。近年來,關於農作物的演化起源,有項研究綠豆的跨國合作大計畫,從臺灣的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澳洲多樣性委員會和俄羅斯的種源中心,取得超過1,000個綠豆品系進行研究。其中,南加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 Sergey Nuzhdin團隊,採用尖端基因組技術追蹤綠豆的演化軌跡,並發表在《eLife》期刊。該團隊除分析上述三個種子庫的綠豆種子外,更進行人口信息、環境條件、實地和實驗室調查,及中國古代來源的歷史記錄等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分析,他們發現影響綠豆的遷徙路線和種植擴張的因素,與以往於南亞和中亞地理接近的假設相反,遺傳證據表明,綠豆首先從南亞傳播到東南亞,最終到達中亞,包括中國西部、蒙古、阿富汗、伊朗和俄羅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