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產業升級 健康種薯作後盾
近年種苗場更育成加工與鮮食兼用的馬鈴薯新品種「種苗6號」,可製成洋芋片或薯條等多種用途,對晚疫病耐性與環境適應性較主流品種克尼伯更佳,且適合於臺灣冬季裡作栽培。種苗6號已於112年通過品種權審查,也於111年超前部署進入病害驗證體系進行生產,預計113年可進行授權,提供產業健康、高品質的新選擇。
活動快報
近年種苗場更育成加工與鮮食兼用的馬鈴薯新品種「種苗6號」,可製成洋芋片或薯條等多種用途,對晚疫病耐性與環境適應性較主流品種克尼伯更佳,且適合於臺灣冬季裡作栽培。種苗6號已於112年通過品種權審查,也於111年超前部署進入病害驗證體系進行生產,預計113年可進行授權,提供產業健康、高品質的新選擇。
農業部以台灣農業部門氣候變遷調適、淨零政策及國際合作發展為主題,分別就台灣農業部門淨零排放政策規劃及台灣森林碳匯政策與展望、亞熱帶農業社會恢復生態系的挑戰、氣候變遷下作物生產的風險評估及調適等主題,由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林業試驗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中華經濟研究院等專家學者分享成果及交流。
農金署說明,因應極端天氣發生之頻率及強度增加,農民面臨的災害型態多元,目前已開發27種品項、43張農業保險保單,協助農民分散營農風險,呼籲農民朋友踴躍投保,善用危險分散工具填補損失,期能作為農民最有利的後盾。
農業部建構「三保一金」四大農民福利體系,精進「農民健康保險」,讓每一位實際耕作者都可以參加農保,提供農民社會保險保障;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從農發生意外或罹患職業病,提供職災保險補償,提升農民職業安全保障;擴大「農業保險」,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建立「農民退休儲金」,鼓勵農民儲蓄養老,老年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統籌韌性農業計畫,為集結相關研究量能,廣徵創新研究議題,邀請各大專院校碩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參加短講競賽,經主辦單位初審,有12位年輕學子所提送之研究摘要符合徵稿主題。
本韌性農業計畫轄下之稻麥輪作節水成果,已刊登於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0期;試驗結果顯示,綜整全年度栽培模式,水稻小麥輪作農家賺款可達 122,823 元,與水稻水稻連作 115,353 元相近,倘稻麥輪作再納入小麥轉作補助每公頃 45,000 元,每公頃收益較水稻連作增加 52,471 元,可增加農民轉作誘因。
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加劇,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造成風險,農試所統籌「建構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農業」計畫,整合我國農林漁畜科技調適能量,並透過本論壇宣導韌性農業調適方案及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風險治理方式,此外,本論壇同時辦理韌性農業3分鐘學術短講競賽,廣徵有志人才之創新研究議題,以提升相關研究交流,誠摯邀請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共襄盛舉。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11/03(五)中午12時止。
種苗場表示,十字花科蔬菜富含多種營養素,亦是民眾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用蔬菜種類,為重要之經濟性蔬菜。該場因應全球氣候暖化現象,篩選耐候種原培育抗逆境品種,進行種原品系之活力更新,可做為選育材料之利用,並配合全世界種質糧食安全維護,進行種原繁殖更新,為保存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此次發表的「高醣栽培法」,具健康管理之特點,從樹冠修剪調整、分次輕剪、使樹冠內部更新葉片,可提早蓄積醣類,增加開早花的機會。蓮霧為臺灣重要經濟果樹,種植面積約3,000公頃,主要產區位於屏東縣東港鎮、林邊鄉、佳冬鄉、高樹鄉、麟洛鄉及鹽埔鄉,高雄市六龜區,嘉義縣中埔鄉及梅山鄉,及南投縣信義鄉,宜蘭縣員山鄉等。
於本(112)年6月14日舉辦之「稻米品質提升與多元利用研討會」,為我國稻米品質研究近 50 年歷史的註腳,臺中場邀請 13 位國內水稻產業的專家,就「近年稻米品質的挑戰與因應之策」與「稻米多元利用之研究與產業應用」兩大主軸,提出演講與研究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