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葡萄莊園的感測器開發

根據水足跡網絡 (Water Footprint Network) 的統計,裝滿一杯 125 毫升的葡萄酒需要 109 升的水,然而,氣候變遷造成降雨減少,水資源不穩定,逐漸影響著葡萄莊園的生產。對此,紐西蘭農業科技新創公司 Croptide 研發感測器,期望改善水的效能提升 30-50%,並且讓生產者使用手機即能得到營養及水的相關即時資料。透過精確地得知每棵葡萄藤的需水狀況,就可以依需求提供較精確的水量,提升用水的效能。
Croptide 的共同創辦人 Hamish Penny 提到,現今由於氣候變遷,很多地區都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生產者皆有想要即時取得植物水分與健康狀況的即時資訊需求,因此期望新科技的開發能有效使用水資源,舒緩氣候變遷下缺水的問題。

氣候變化 候鳥數量驟降

位於歐洲東南部的阿爾巴尼亞西岸發現這個冬天候鳥的數量下降了。根據每年國際水鳥普查 (International Waterbird Census) 的資料,相較於去年,今年 2 月在 Divjaka-Karavasta 濕地造訪的候鳥-水鳥減少了 25%,包含多種種類,而此濕地為國際上重要的候鳥過冬地,行經歐洲的飛行路線。來自 Divjaka-Karavasta 國家公園的 Ardian Koci 提到,今年在 Divjaka-Karavasta 潟湖減少了將近 9,000 隻的水鳥,今年 1 月 15-16 日這裡調查到約 25,000 隻候鳥,去年則為 34,000 隻,推測為全球暖化改變了候鳥的遷習及繁殖季。
科學家指出較溫暖的氣候意味著候鳥不再需要離開北方到南方尋找食物。像是灰雁 (Greylag goose)、白額雁 (White-fronted goose) 及小白額雁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繁殖於北俄羅斯及斯堪地那維亞的苔原,今年很大部分未到阿爾巴尼亞過冬。而鵜鶘 (pelican) 的繁殖季多為 1 月初,今年則延至 1 月底。同時,在阿爾巴尼亞非法捕魚及城市化都威脅著候鳥的棲地,氣候變遷除了改變候鳥習性外,棲地破壞及食物來源等因素,皆慢慢威脅著地球生態系。

南極南方發現新的企鵝群

美國石溪大學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的研究員發現巴布亞企鵝 (gentoo penguin) 群在南極的安德森島 (Andersson Island) 及南極半島北端一個未開發的群島,這是巴布亞企鵝群繁殖紀錄到最南端的活動地區,過去這些地方對小企鵝而言太冷了,氣溫上升則擴大了巴布亞企鵝的棲地範圍,並在安德森島發現 75 隻小企鵝。巴布亞企鵝分布位置越來越廣,南極半島上多種企鵝種類混雜在一起,巴布亞企鵝也是目前唯一擴張範圍且數量上升的種類,意味著海冰 (sea ice) 的消逝,全球暖化造成南極地區溫度上升高於全球年均溫五次。
然而,巴布亞企鵝需在較溫暖的溫度下成長,阿德利企鵝 (Adelie penguin) 則依靠海冰,因此當全球暖化發生,海冰融化,阿德利企鵝的族群數量下降。科學家在南極洲的威德爾海 (Weddell Sea) 發現阿德利企鵝的數量在過去十年都維持穩定,威德爾海可能是南極動物們氣候變遷下的庇護所,但這裡也將難以避免氣候變遷的威脅,不同企鵝族群將面臨不同的氣候威脅。

新種咖啡豆出現 欲解決咖啡產業困境

全球近百萬人每天一杯咖啡,咖啡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氣候變遷威脅咖啡植物,也讓咖啡農的生計備受威脅。來自英國基尤 (Kew) 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 的 Aaron Davis 指出,我們在喝的咖啡有 60% 為阿拉比卡咖啡 (Arabica coffee),剩下的 40% 為羅布斯塔咖啡 (Robusta coffee),多作為即溶咖啡,咖啡產業支持著百萬名非洲、南美洲及亞州的生計。阿拉比卡咖啡豆是喜歡涼爽溫度及降雨的熱帶植物,氣候變遷的溫度上升與降雨的不穩定,造成阿拉比卡咖啡豆產量顯著下降,在伊索比亞甚至多棵咖啡植物的死亡。
近期在西非找到可能已找到解答,咖啡植物總共有 130 種,但大部分並不好喝,科學家在獅子山 (Sierra Leone) 的野外找到一種耐熱的咖啡品種:Stenophylla,且味道接近阿拉比卡咖啡的美好香氣;另外,亦找到兩種咖啡品種:liberica 和 eugenioide 咖啡香氣特別驚豔,但是豆子小且產量少。研究員正積極培育這些咖啡新種,並幫助出口到歐洲等國,期望能解決氣候變遷下咖啡產業的危機。

氣候變遷影響冬眠動物習性

人類能夠在寒冷的冬天裡活動自如,然而其它的哺乳動物很多都有固定冬眠的習性,不論環境條件如何,每年皆會冬眠,為專性冬眠 (obligate hibernation)。也有些休眠狀態是因應不適合的環境條件,為度過嚴峻且缺少食物的環境,這些休眠稱之為兼性冬眠 (facultative hibernation)。來自耶魯大學的 Sarah Mohr 提到氣候變遷將同時影響這兩種冬眠者,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冬天提早暖化,造成熊提早甦醒;有些花栗鼠 (chipmunk) 甚至沒有了休眠,表示牠們需要更多的時間躲避獵食者。以地松鼠 (ground squirrel) 為例,每年需要冬眠 9 個半月的時間,而雪的狀態就是讓牠們知道春天何時到來,然而,近年來部分地區越來越多季末雪 (late-season snow) 的出現,意味著冬眠時間的增加,卻較少時間尋找食物來儲存能量。
總體而言,氣候變遷正慢慢地改變動物的冬眠習性,也有觀察到過去沒有冬眠行為的動物開始有冬眠行為,或許冬眠行為將是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