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因應氣候變遷 菌體蛋白取代肉類

來自於《Nature》的研究提出,假設人類少吃 1/5 的紅肉,改吃源自於真菌與藻類的菌體蛋白 (microbial protein), 到了 2050 年每年可以減少一半的森林砍伐。因為生產紅肉需要砍伐森林建造牧場,釋放森林的碳儲存外,飼養牛隻也增加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人類積極尋求環境友善的替代食物,像是實驗室生產的漢堡或是蟋蟀農場,又或者菌體蛋白。菌體蛋白是由實驗室細胞培養與葡萄糖 (glucose) 培養而成,舉例來說,發酵真菌孢子 (Fermented fungal spore) 會產生密集且麵團狀的物質稱之為真菌蛋白 (mycoprotein);發酵藻類得到螺旋藻 (spirulina)。
儘管細胞培養食物所需的醣類來自農田,而研究顯示培養菌體蛋白比起養牛隻,產生較少的溫室氣體,也使用較少的土地與水。然而,未來食物也需要依照未來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及科技等才能估算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氣候變遷 鳥類下蛋時間推移 3 周

來自牛津大學的 Ella Cole 博士指出,大山雀的下蛋時間推移了 3 周。今年是這項研究進行的第 75 周年,追蹤森林中 40 代的大山雀 (great tits),研究地點在牛津的 Wytham Woods 森林,是這世界上最長期的動物追蹤研究之一,這項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追蹤了大山雀所有的雛鳥、標記及統計數量,紀錄母鳥下蛋與孵化日期,這些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種鳥所有的季節行為。也紀錄了牠們回巢餵食毛毛蟲的次數,而這個食物鏈時間提早了。 2017 年的研究發現 Wytham 大山雀相較荷蘭演化出較長的喙,使牠們能更有效的使用餵鳥器,英國在鳥食的花費相較其他歐洲國家也較高。
這 75 年來的研究,每年檢查 700-800 個巢箱 (nest box);兩週內一窩雛鳥孵化及羽化,成鳥平均餵食 10000 隻毛毛蟲;350 篇論文生產於 Wytham 大山雀計畫。而這個計畫開始於 1947 年, Wytham Woods 占地約 800 英畝,擁有 1200 個巢箱,重複地被大山雀及藍山雀使用。大山雀的生命最多 2 年,因此可以觀察很多代。研究將持續觀察氣候變遷將如何影響大山雀族群的演進。

氣候變遷 驅使 哺乳動物間之病毒傳播

發表自 《Nature》 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將在 2070 年驅使 4000 種病毒傳播於哺乳動物之間,包含人類。環境溫度上升導致部分動物遷移尋找其它適合生存的棲地,過去棲地不會重疊的動物將因此見面,如同現在 Covid-19 是由亞洲馬蹄蝠 (horseshoe bat) 傳播 SARS-CoV-2 病毒給人類。然而,4000 種額外的病毒傳播並非指 4000 個類似 Covid-19 疫情的發生,但是每一種都具有影響動物健康的可能,甚至影響到人類。
蝙蝠容易傳播病毒是因為他具有飛行能力,因此他們容易遇見未見過動物的機率達 90%,且將發生於東南亞,當然也並非要醜化蝙蝠。研究員運用模式預測未來動物們首次相遇的棲地重疊地點與時間。目前並不知道這些動物的首次相遇的互動,但推測將不會有太大的互動。未來動物造成的疾病也將增加。

氣候變遷 澳洲房產危機

根據澳洲非營利組織 Climate Council 報導,來自 Climate Valuation 公司的研究指出,澳洲未來 1/25 的房產在 2030 年將會因為氣候變遷而不保,在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像是維多利亞 (Victoria) 的尼科爾 (Nicholl),將有 27% 的房產受影響;新南威爾斯州 (New South Wales) 北海岸的里士滿 (Richmond) 為 20% 的房產受影響。其中,河川淹水為澳洲房產受影響最為常見的氣候變遷事件,其次為森林大火及海水上升氾濫沿岸地區。研究也顯示澳洲仍未對此有適當的準備。
針對天災風險較高的地區,政府未來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幫助人民遷移,過去已遭遇過 2 次淹水的居民,至今仍未有相關協助。2030 年將有 520000 的房產成為危險對象,1/10 房產達中度危險,每年平均損壞成本約為 0.2% 的房產再製成本。Climate Council 也呼籲澳洲到 2030 年減少 75% 的碳排放,也期望增加保護遭受水災及氣旋至每年 2 億的投資。

氣候變遷 印度灼熱天氣

今年開始印度的溫度上升了攝氏 2-4 度,數千萬的印度人正掙扎於 120 年來最熱的熱浪之中,很多的工作在嚴酷的烈日下將更加地艱辛。這此印度的熱浪溫度介於攝氏 43-46 度,地區包含新德里 (New Delhi)、哈里亞納邦 (Haryana) 及旁遮普邦 (Punjab) 等城市,根據衛星資料,印度部分西北地區的溫度甚至超過攝氏 60 度。來自印度科技部(Departmen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氣候變遷計畫的主持人 Akhilesh Gupta,極端氣候並非固定發生,發生的長短、頻率及密度難以預測,發生率未來也將持續上升。
當然除了全球的氣候變化外,各地區的因素也會影響氣候變遷的程度,像是大城市廢氣的大量排放,也導致當地溫度上升更加顯著。而印度這樣的高溫也導致當地人民的熱壓迫 (heat stress),因為熱浪死亡的人數不斷攀升,不幸的是經濟弱勢的地區首當其衝,需要政府幫助弱勢及戶外工作者等印度人民,除此之外公衛系統與氣候預警系統也需要加強,以確保即時的醫療建議。不只如此,印度農業也面臨著極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