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氣候變遷 威脅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目前的研究多著重在氣候變遷對於人類、野生生物及植物等影響,已知高溫和極端氣候事件會導致食物安全、棲地喪失或是生物的滅絕,然而,卻鮮少研究討論氣候變遷如何威脅微型世界的生物。微生物是地球最早出現的生命樣態,並在大自然中扮演重要的腳色,例如分解者、營養的循環、土壤團粒及淨化水源,或甚至病原體的控制,維持著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因此微生物的多樣性下降,將連帶影響其他生物。
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的研究指出,長期的全球暖化降低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樣性,作者進行了 7 年研究,觀察暖化、降水及生物量的改變對微生物的影響,發現細菌、真菌及原生生物的豐度皆下降。微生物多樣性在維持土壤健康與品質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維持土壤的功能,支持植物與動物的生物生產。因此氣候變遷造成的微生物多樣性下降,將降低農產量、降低農作物的營養及環境浩劫。目前已經有超過 20 億人有微量營養缺乏問題,很多微量營養來自於食物及土壤。全球氣候變遷影響的層面小至肉眼無法辨識的微生物。

氣候變遷與塑膠汙染的關聯

世界上的塑膠重是所有動物的 2 倍,儘管已有大量的投資在氣候變遷的研究,塑膠汙染卻重視較少。塑膠汙染威脅著全球的安全、食物安全及生態系統,而塑膠汙染與氣候變遷的關係密不可分。發表於《 Biological Conservation》的研究指出,只有 6% 的塑膠來自於回收材質,其餘皆是使用新材料,主要來自於石化原料。每年塑膠製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全世界工業的第 6,使用 14% 的石油製造,且每 1kg 的塑膠在其生命週期中,共會生產 4.2kg 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歐洲人丟棄約 114 公斤的塑膠,這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從英國倫敦飛到埃及開羅的排放量。大部分丟棄的塑膠都集中在垃圾掩埋場,每年只有 9% 被回收,19% 被焚燒,如此進一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以美國為例,塑膠被焚燒的量是回收的 6 倍。
氣溫的上升伴隨著極端氣候的增加,使得塑膠汙染的散播更加地加劇,溫度上升也加快了塑膠分裂的速度,成為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可以附著在任何東西上,像是海洋及土壤,在我們的食物、海水或是動物們的血液中都有發現塑膠微粒的存在,除了有攜帶致病微生物的疑慮外,甚至限制年輕哺乳類動物的生長。因此未來期望投注更多塑膠汙染的研究。

鞋盒大小的衛星 幫助了解氣候變遷

NASA 將派遣鞋盒大小的衛星,稱之為緊密型總輻照度監測器 (Compact Total Irradiance Monitor, CTIM),測量總太陽能輻照度 (total solar irradiance, TSI)。幫助科學家了解這些能量是如何影響地球的各種氣候,以及氣候變遷,CTIM 將是目前執行這類工作最小的衛星,TSI 則是地球最主要的輻射收支 (radiation budget) 來源。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增加,捕獲更多的太陽輻射,也因此造成了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及各種氣候。太陽輻射的資料收集已經長達 40 年,得出太陽輻射為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並了解溫室氣體在全球暖化的角色。
2021 年,來自 NASA 與 NOAA 的研究員用這些紀錄發現在2005-2019年間,保留在大氣層的太陽輻射量幾乎是以往的雙倍。為確保這些資料能不間斷的被收集,因此收集資料的裝置具有效率且符合成本效益極為重要。CTIM目前仍是個原型,卻展示了小型衛星測量太陽輻射效能相當於過去大體積衛星,同時使用新的技術,可以吸收 99.995% 的光。未來 NASA 將結合 CTIM 與另一款類似的儀器 CSIM,剖析太陽輻射。

沙電池 欲解決綠色能源問題

芬蘭的研究員安裝了世界第一個能完全作用的沙電池 (sand battery),這個沙電池每次可以儲存一個月的綠色能源,以解決綠色能源全年供應不足的問題。裝置運用較低等級的沙,充滿的熱能來自於太陽或風,這些沙可以儲存約攝氏 500 度的熱,在冬天時即可運用這些熱能,溫暖家裡及辦公室,甚至游泳池。芬蘭的天然氣來自於俄羅斯,然而烏俄戰爭的爆發,使得綠色能源的議題備受關注,即將到來的寒冷冬天,熱能與光的需求都是芬蘭人最為擔心的。芬蘭西部的一家小發電廠的新科技能緩解能源不足的問題。沙電池就是約 100 噸的沙堆積在一個灰色的筒倉中,是個簡單及經濟有效的儲存能量方法。
氣候變遷、疫情及戰爭的影響,全球油價上漲,各國對於再生能源的投資增加,儘管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可以快速地加入國家用電中,卻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假設未持續的太陽光照,或是沒有風吹時,即無法穩定供電,因此大規模的電池來儲存能源,可以平衡能源的需求。因此芬蘭的沙電池,低成本又可以儲存大量熱能並轉換電能,期望能解決能源缺乏問題。

氣候變遷 大翅鯨避離夏威夷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 發表於《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的研究,發現大翅鯨 (Humpback whale) 因為氣候改變將避開夏威夷水域。大翅鯨會遷移到熱帶沿海水域產下後代,像是夏威夷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地區的海水表面溫度約在攝氏 21-28 度之間,每年也都會再回到同樣的位置。研究員使用區域氣候情境 (delta downscaling method),模擬海水表面的溫度增加,畫出攝氏 21-28 度的等溫線與大翅鯨繁殖地的區域,提出兩個可能的假設:1) 假設碳排放及氣候暖化的速度不變,到了 2100 年,67% 大翅鯨的繁殖地海水表面溫度將超過攝氏 28 度;2) 在實現國際期望的碳排放下降,氣候變遷未更糟的情境中,大翅鯨的繁殖地將減少 35%。
研究員期望透過這項研究能影響政府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政策,而大翅鯨僅為受影響物種的其中一種,就有如此大的影響,未來仍有更多的生物將被迫遷移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