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 上百隻肯亞野生動物死亡
根據 2022 年 11 月 7 日的報導,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經歷了東非洲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上百隻動物包含大象和瀕臨絕種的細紋斑馬 (Grevy’s zebras) 等都發現死亡。肯亞野生動物服務處估算在過去九個月內共死亡 512 隻牛羚、381 隻斑馬、205 隻大象、51 隻水牛、49 隻細紋斑馬及 12 隻長頸鹿。過去兩年來,肯亞部份地區很少甚至無降雨的狀況,超過四個連續季節,嚴重影響野生動物、居民與畜牧動物。
乾旱的影響之大,例如大象每天需要喝 240 升的水。肯亞有些很受歡迎的國家公園及保護區,受到很嚴重的生態破壞,包含安博塞利 (Amboseli)、萊基皮亞-桑布魯 (Laikipia-Samburu) 及察沃 (Tsavo) 等地區。因此他們呼求緊急空中研究調查,在安博塞利找出解決的辦法,針對乾旱對動物的影響、即時供給水和鹽舔食處、增加乾草等草料的提供給北部區域的細紋斑馬。肯亞政府及肯亞野生動物保護處也正努力解決危機。
巴基斯坦辣椒減產
巴基斯坦是全世界第四大的辣椒生產地,每年生產 14.3 萬噸,擁有 6.07 萬公頃種植辣椒。昆裡 (Kunri) 位於巴基斯坦南部,為著名的亞洲辣椒之都,然而,因為太過炎熱,導致辣椒枯萎,農民們在枯萎的辣椒田中尋找倖存的辣椒。不僅止於天氣炎熱, 8-9 月的強降雨造成淹水,也損害辣椒作物,很多辣椒爛掉。對於巴基斯坦這種高度依賴農業的國家,極端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害會更加地嚴重。目前估計因為淹水造成的損害超過 400 億。根據居民過去的經驗,過去氣溫並未像近年來如此之高,辣椒產量豐碩,近年來越來越熱,雨量很少;又或是突然大雨導致淹水,造成嚴重災情。
氣溫上升也使得病蟲害增加,遇到淹水時,許多農民為了保留辣椒,面臨重大選擇,在隔壁棉花田上裝設抽水閥,抽出辣椒田中的水到棉花田中,失去了棉花田,也僅拯救了 30% 的辣椒作物,儘管如此也比甚麼都沒有來得欣慰。去年同一時期在市場上有 8,000-10,000 袋的辣椒,今年則只有 2,000 袋,未來可能也只會越來越少。
印度禁糖出口
印度政府將禁糖出口的政策,多延長了一年。根據印度媒體的消息,這項禁令將延長至 2023 年 10 月。這項禁令最早是從今年 2022 年的 7 月開始,為期 4 個月,由於國內糖市場價格的飛漲,且不僅止於糖,印度也禁止出口小麥及其相關產品;截至去年 5 月,短短 8 個月,印度出口量達 860 萬噸,印度國內的物價上漲。以去年的糖出口而言,共 700 萬噸,而這段時間共生產了 3119 萬噸。
由於印度禁糖出口令,造成鄰國尼泊爾市場的小麥、糖及米等價格的上升,尼泊爾則請求印度解除這些必需品的出口限制,近期印度政府開放稻穀與米的出口給尼泊爾,並限制數量。在最新的政策中,印度縮減了出口尼泊爾的 20%,也完成配額,同意每年最多出口 60 萬噸稻穀。氣候變遷、疫情與戰爭等都影響著各國的經濟。
澳洲異常降雪
澳洲東南部因為南極風,在 11 月初開始了春季寒流,甚至下起了雪,而這次很接近過去最晚的寒流紀錄,這周的溫度將低於過去同時間平均溫度 15 度,罕見的 11 月雪,下雪範圍最北到新南威爾士州中部。而上一次的 11 月雪紀錄為 2008 年。隨著紀錄上較潮溼的 10 月,暴風雨也將可能為東部沿海地區帶來淹水。這個不尋常的寒流,就是極地渦旋 (polar vortex) 減弱,造成冷空氣從南極來到澳洲。
降雪在維多利亞山脈及塔斯馬尼亞高原,海拔將低於 1,000 公尺。11 月 1 晚上開始將會更加寒冷,範圍最北會到新南威爾士州中部,預測降雪到奧伯倫 (Oberon),甚至更高的城市像是奧蘭治 (Orange) 及利斯戈 (Lithgow),沿線可能到藍山 (Blue Mountains)。11 月 2-3 日持續降雪,總降雪來到 50 公分左右。這樣異常的氣候,在未來或許更加頻繁地出現,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將可能持續增加。
因應氣候變遷 加強肉類生產
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指出,當氣候變遷威脅著全球的食物供應,各國需要增加食物生產的效率,帶來短期的效益,然而,長期的風險像是動物造成的傳染病。為提升肉類生產,常使用集約化農場經營,動物密集地養殖,增加了人畜共通病 (zoonotic diseases) 的風險,例如: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並且施用賀爾蒙及抗生素等來增加產量。來自紐約大學的助理教授 Matthew Hayek 提到,當全球肉類消費持續提升,氣候變遷狀況加劇,傳染病的發生也會持續地提升。研究也指出,養雞比牛需要 3 倍抗生素,以及 170 倍的隻數才能與牛擁有一樣的肉量,因此也增加了禽流感及具抗藥性細菌的發生。
儘管養雞比養牛較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卻提升了傳染病的發生。肉類的消費間接地創造了疾病產生的風險,因此 Matthew Hayek 倡導放養,減少集約養殖、肉類的消費及動物的健康養殖,除了減少疾病的發生外,也減輕氣候變遷的發生。
人口成長與氣候變遷的連結
當地球上的人口越多,對於氣候的總影響也越大。從歷史來看,在冰河時期與斷斷續續的暖化時期,就有大規模地氣候變動,冰河時期最後結束在約 1 萬年前。冰河期結束之前,海平面是低於現在約 120 公尺,這時少了海水的阻隔,我們的祖先可以到處移動,重整土地,砍伐森林與農業擴張,這時就增加了二氧化碳的釋放到大氣層中,穩定了 1 萬年前的氣候,減少了冰河事件的發生。當人類演化,增加人口成長的需求,創造與能力的回饋循環,稱之為人類世引擎 (Anthropocene engine)。創造了很多知識,得到了更多能量,人口數也指數地增加,然而,當資源有所限制後,則會有很劇烈地變化,在過去 8000 年間就發生多次人口驟減。
人類總會發展出避免人口崩裂的方法,更好的醫學發展,石油及天然氣等的開發,短短不到 300 年,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已增加了一倍,快速造成氣候暖化,同時,經濟較差的國家承受著惡劣的環境變化,疾病普及。人類在替代能源的研究速度也遠不及氣候變遷的速度,如何維持在與環境平衡相處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