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太陽能水幫浦為肯亞的農場供水

根據聯合國水資源組織的數據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國家中 而肯亞也是其一 。 根據該國的氣候智能型農業戰略 在肯亞的農業大約98%靠雨水灌溉且”極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
今年2月世界銀行和馬庫埃尼縣政府與農民合作 在 Mauyu 的村莊安裝了一個32片太陽能水幫浦裝置 這是世界銀行幫助在肯尼亞建立的十多個離網太陽能計畫之一。太陽能幫浦一天可以抽取足夠的水來填滿一個100,000升的儲水罐可用來灌溉50多英畝的土地。在肯亞乾旱地區,常以建造沙壩來儲存河水,當地居民再由沙壩人工取水,由於攜帶沉重的水沿著河道上行走很危險,而太陽能水幫浦將水從大壩抽到一個安全的收集點供社區使用,解決了取水不易的問題

氣象局氣候服務聯盟揭牌起跑 氣象產業助力減量調適

中央氣象局於今(18)日與台灣氣候服務聯盟、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第二屆台灣氣象產業論壇暨第四屆氣候服務工作坊」,本次論壇以「台灣農業部門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與淨零途徑」與「產業氣候風險應用基礎資訊分享平台」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透過3大主題進行分組討論,期能促進各領域共同擘劃出未來我國氣候服務的發展藍圖。

氣候變遷衝擊澳洲水果生產

近二十年來,氣候變遷的威脅,澳洲的芒果、櫻桃與葡萄產量下降,農民們替果實遮陰與套袋等,因應高溫或低溫的措施,隨著氣候越來越極端,對應措施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在昆士蘭 (Queensland ) 的芒果,屬於熱帶水果,因此過去大約 7-10 天低於 15 度的冷天會促使芒果開花結果,近年來的暖冬減少了這樣的冷刺激,過去兩年來,芒果產量減少了 30%。而葡萄酒盛名的獵人谷 (Hunter Valley),熱浪造成葡萄早熟,生長季改變,還有乾旱問題。
從 2000-2020 年間,澳洲部分地區溫度增加了 3 度左右,且降雨減少,乾旱頻傳,造成土壤鹽度上升、營養組成改變,衝擊澳洲水果產業。當地農民藉由提早採收、架設遮陰網與改變種植時間,以減少氣候變遷的影響。

乾旱和錯誤的農業作為使土耳其未來小麥生產面臨風險

隨著全球暖化,世界各地的氣溫都在上升,如何解決乾旱成為最重要的問題。乾旱和水資源短缺帶給農業生產巨大的壓力。當我們查看世界乾旱地圖時,我們看到小麥和穀物生產的風險正在持續增加。
土耳其每年不斷加劇的乾旱,使小麥產量平均減少了30%,Duru Bulgur 董事長 Emin Duru提出,即使增加小麥種植面積,但乾旱和錯誤的農業作為使小麥生產在未來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
杜魯說,選擇錯誤的作物種植會消耗我們的水資源,必須有效地利用水資源,在容易種植穀物和豆類等作物的地區,對玉米等需要更多需水量的作物給予獎勵是不合適的,應該停止在不合適的地方生產某些農作物。例如,生產 1 公斤棉花需要 12 噸水。我們可以使用相同的水量來生產 12 噸小麥。在卡拉曼省的研究數據顯示,種植玉米平均需要 192 小時的灌溉時間,種植小麥則只需要於 36 小時。

極端氣候對蘋果園的衝擊

蘋果的溫度耐受性相對其它水果高,然而全球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蘋果的風味。首先,以極端低溫為例,會導致蘋果凍傷,易折枝,生長速度較慢,果實較小,霜凍也讓蘋果凍傷表面轉變褐色;另外,極端氣候對果實低溫冷卻的方式包含輻射冷卻 (radiation freeze) 與平流冷卻 (advection freeze) 兩種,皆是農民最擔心發生的凍害成因。再者,極端高溫使得蘋果樹提早開花、成熟與落果,並改變了果實的硬度、酸 (acid) 濃度,甚至顏色,像果實曬傷表面就會呈褐色。
經過極端天候的蘋果,除了表面變色外,口感變軟,賣相變差,農民需要配合天氣改變播種與收成時間,或是改變灌溉系統以因應極端氣候。

人工冰川幫助印度農民度過乾旱

在印度北部的拉達克沙漠,農民們將多餘的溪水變成人工冰川,這樣在乾旱的幾個月里,當水供應短缺時,就可以獲得水。
拉達克沙漠高原每年降雨量約50毫米,該地區的農業完全依賴雪和冰川融水。近年來,氣候變遷下氣溫上升,導致冰川提前融化,使得夏季缺水,嚴重影響該地區的農業和糧食供應。
印度工程師索南旺楚克(Sonam Wangchuk)於2014年發明人工冰川,人工冰川是利用冬季水建造的,在拉達克沙漠高原上方將溪水儲存於圓錐形冰堆中,可儲存大約15萬升的冬季溪水。當夏季來臨時,這些圓錐形冰柱會慢慢融化成水,這些水便可以提供給下游的農民生活及灌溉使用,成功解決了拉達克農民在4月和5月的耕種時期所面臨的缺水危機。

透過海帶解決畜牧業製造溫室氣體的影響

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根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溫室氣體以甲烷氣體的破壞力最強,高於二氧化碳約八十倍,儘管甲烷的分解速度很快。畜牧業中的牛隻藉由打嗝或放屁製造大量甲烷,比例上佔據 25%。
來自新罕布什爾大學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的研究指出,餵食牛隻吃海帶,會減少牛隻排放甲烷,約減少了 20%。研究餵食的海帶來自緬因灣 (Gulf of Maine),超過 250 種不同的物種。
在維持牛隻各商品的生產量,改變牛隻的飲食,期望解決畜牧業對全球暖化的影響,並維持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