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氣候變遷因應法 立法通過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四條明確將民國一三九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讓淨零排放不再僅有宣示,而是以提升到法律規範,展現落實的決心。後續也將比照國際做法,以五年一期方式研訂階段管制目標來逐步落實。

10年磨一劍 「東海蔥王」獲十大神農 農藥減量栽培青蔥直送鼎泰豐

林東海22年前返鄉務農種青蔥,但初期青蔥品質時好時壞,他在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等單位輔導下,透過使用健康種苗及微生物製劑,降低青蔥病蟲害,因此減少農藥用量仍能栽培出好品質的青蔥。2013年首獲全國模範農民獎肯定,因從事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成效良好,2019年更入圍首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

氣候變遷讓熱浪、風暴和乾旱變得更糟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世界變得更加極端,科學家們越來越能夠肯定是隨著地球暖化造成的。了解和預測地球暖化影響的其中之一方法是尋找氣候變遷對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候事件的影響,例如,2021年10月,韓國部份地區均溫比以往高7℉,在過去,這是極為罕見的熱浪,一千年都不會出現2次的現象,但科學家發現,如果人類不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到2060年,這種熱浪將成為韓國的新常態。

去年夏天是歐洲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the European Union’s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夏天是歐洲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包括英國、愛爾蘭、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秋天也是有紀錄以來第三溫暖的秋天;數據更揭露,歐洲氣溫在過去30年裡,比全球均溫上升2倍多,是世界上所有大陸中最高的。

速食店對抗氣候變遷?幫牛肉漢堡貼上「標籤」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除了節省紙類及塑膠製品的使用,透過菜單明確標示食品對氣候環境的影響程度,讓速食店擠身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列。該研究團隊設計一份菜單,在高碳排的食物品項旁標示「high climate impact」, 在低碳排的食物品項旁標示「 low climate impact」。

貿易有助緩解氣候變遷引起的糧食問題

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全球糧食生產和消費模式改變。根據 2019 年發表在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的一項研究指出,長期的溫度變化可能會影響耕作時期,並增加病蟲害發生率,進而導致作物減產。斯里蘭卡拉賈拉塔大學(Rajarata University)農業經濟學高級講師 Sumali Dissanayake 表示:「世界各地都種植玉米,以赤道附近國家的產量最大;研究發現,這些國家因為平均氣溫上升,而導致玉米產量下降。然而在溫帶地區廣泛種植的小麥,卻可能隨著溫度升高而產量增加」。

大缺菜!菜價連連飆高,極端氣候病蟲害肆虐,菜葉變破布,農民含淚棄收

「產地蔬菜大缺,瓜果、根莖、葉菜,無一不缺啊!」 正暘農產位於中南部最大蔬果集散地西螺,觀察蔬果市場數十年的總經理黃志漢大嘆:「入冬後氣候還是炎熱,壞死的太多了,加上氣溫這幾天大降,蔬菜生長速度又變慢,整個供應跟不上,這還是數十年來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