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氣候變遷 恐增加食物汙染

世界各地的食物汙染事件攀升,沙門氏菌 (salmonella) 和大腸桿菌 (E. Coli ) 在豆芽、瓜類與綠色蔬菜生長大爆發,而綠色蔬菜佔食物中毒事件五分之一的比例,在 2019 年,大腸桿菌爆發在蘿蔓萵苣上,造成美國 23 州 102 人中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極端氣候造成各地淹水、乾旱及高溫等提供了病原菌良好的生長環境,促使蔬果上的病菌大爆發,而很大的原因來自於水源汙染。水源的污染可能來自於糞便,在野外的動物腳將糞便的病菌帶入河川溪流,灌溉作物的糞便肥料,或是備受汙染的地下水使用。加上美國喜愛食用生菜與水果,提高食物中毒的問題。
認為替代方案為室內種植,然而,也很難避免水汙染造成的病菌孳生。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食物安全系統的 Joy Waite-Cusic 建立了一個 app 提供國家各地水檢測的資料,幫助農民了解水的品質。整個環境其實都是連接在一起的,汙染問題需要共同監測並杜絕。

乾旱、果實蠅危害嚴重 網室栽培李樹增近5成收益

近年氣候暖化,連帶使果樹遭受病蟲危害加劇,苗栗地區李子去年因乾旱少雨、果實偏小,還受東方果實蠅嚴重危害,損失一半產量,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設置強固型網室,搭配灌溉系統栽培示範場域,證實防蟲網網室有效阻隔果實蠅危害,可減少9成噴藥次數,果實可較晚採收、品質更好,相較露天栽培農民收益增加近5成。

寒流影響 農業保險理賠恐上升

根據統計,在農業保單中,以氣溫為理賠標準的有梨、荔枝、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及養蜂產業等多種。由於近期溫度逐漸降,使得農漁損失逐日增中,產險業者表示,雖目前理賠件數並不多,但若未來低溫持續,理賠案件、金額將明顯增加。

阿根廷野火 燒毀多處農地

近期阿根廷 (Argentina) 發生野火肆虐,根據官方的公開資訊,擴及約 80 萬公頃,濃煙造成阿根廷的天空灰暗,就像是夜晚一樣。每天火勢擴展約 3 萬公頃的面積, 毀損地區有 9 % 為農業相關用地,過去阿根廷從未發生過這樣的自然災害。近年來,氣候變遷使得世界各地的野火與熱浪事件頻傳,影響農地與森林,間接造成多數生物的棲地快速地減少,甚至個體的死亡。今年一月中,強風、低濕度、乾燥促使野火的發生,阿根廷諸多地區線陷入火海,未來生計堪憂。
除了農地、牧場與森林倍受影響外,也發現很多動物群與植物群的消失,阿根廷寶貴的自然資源正快速地消失,消防員、警察及志工們這整週都投入於救火行列,關於這次的野火事件,除了氣候變遷的關係,推測也與反聖嬰現象 (La Niña) 有關,大火造成的損失推測將耗費超過一年的時間修復至原本的生活。

溫度上升 影響澳洲喜鵲

在澳洲的早晨,藉由喜鵲 (Magpies) 的叫聲開啟一天的生活是在平凡不過的事,然而,來自西澳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Amanda Ridley 的研究團隊指出氣候暖化正影響著牠們的生存、繁衍及育幼。 Ridley 博士從 2013 年開始收集喜鵲的資料,直到近三年夏天的熱浪,喜鵲及其幼鳥數量大減,如同 2019-2020 年間的熱浪,導致觀察到的喜鵲皆繁殖失敗,熱浪結束前幼鳥皆死亡。並發現喜鵲在約攝氏 32-33 度左右就會導致認知降低,並影響他們尋找食物與餵食幼鳥的能力,同時權衡資源投資分配,在個體自身資源需求未滿足時,他們減少投資在餵食幼鳥,甚至放棄幼鳥;可繁殖的成鳥群也不再讓年輕鳥加入,當這些的狀況經常發生,喜鵲族群將下降。
Ridley 團隊提供水期望解決炎熱對鳥類的問題。所有的生物都正在面臨氣候變遷的影響,當環境條件超過了牠們能忍受的界線後,個體將漸漸死亡,族群下降。

玉米作物 欲減少溫室氣體

為改善減緩全球暖化,尋求再生能源的製造。由於再生能源標準 (Renewable Fuel Standard, RFS) 從 2002-2019 年開始,美國乙醇的製造迅速地發展,2005 年聯邦計畫規定運輸能源需包含最低標準量的再生能源,而再生能源主要來自於玉米乙醇,目前在美國 98% 的汽油中包含約 10% 的乙醇。過去十年,再生能源使得玉米的需求大增,也成為美國種植最多的作物,其中,40% 的玉米都被製作乙醇。
儘管認為 RFS 能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來自 PNAS 期刊的新研究發現,玉米種植的擴張造成極大的環境成本,肥料的使用增加 3-8%,而水汙染也增加 3-5%,造成約 1,0139 平方公里的墨西哥海岸水缺氧,且土壤營養的流失;國土利用的改變造成的溫室氣體量還高於原汽油使用所排放的量 24%。RFS 也造成玉米價格的飆升,玉米種植面積大大的擴張。因此今年對 RFS 政策的決定,也將大大影響美國未來農業土地利用與農產業。

氣候變遷 提高寵物心臟病

來自諾丁漢特倫特大學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的研究,分析 5 年英國獸醫網絡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Surveillance Network) 的資料,發現狗狗占大多數的心臟病案例,尤其是短頭犬 (Brachycephalic dog) 品種,像是法國鬥牛犬心臟病的風險較高,而貓咪、天竺鼠、兔子及雪貂皆有心臟病的發生,而研究員發現心臟病案例隨著持續溫暖的天氣增加。
研究員提醒飼主們應該隨時注意,尤其是在炎熱夏天寵物是否處於過度悶熱的環境,心臟病最常見的症狀,包含呼吸異常、昏睡、情緒不穩及腹瀉等,當發生這些症狀時,就應小心為心臟病。未來隨著氣候變遷的加劇,寵物心臟病的發生率將會越來越高。

氣候變遷 改變動物行為

氣候變化威脅著世界的生物多樣性,而生物改變行為來適應著環境的變化。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態與演化生物學的副教授 Morgan Tingley 提到,生物的適應方式包含棲地的改變、習性的改變及物種自身的變化。而氣候變遷造成的動物行為改變,像是狐獴 (meerkat) 罹患肺結核的風險增加,發表於 Nature 的研究發現溫度上升與乾旱造成食物減少,增加狐獴生理壓力,由於狐獴為群聚動物更增加罹患肺結核的狀況;發表於 Royal Society Journal 的研究指出,信天翁 (Albatross) 的離婚率上升,一夫一妻制的信天翁,近年由於異常的水溫,不成功的繁殖,導致尋找新配偶的比率從 1-3% 增加到 8%;同樣發表於 Royal Society Journal 的研究,發現北極熊族群由於海冰的消失,棲地破碎化,導致近親交配增加,北極熊基因多樣性在 20 年內損失高達 10%;由於環境溫度較溫暖,較年長的灰海豹 (gray seal) 也提早生產;最後,來自 Science Advances 的發表,亞馬遜雨林有 36 種鳥類體重大幅下降,部分物種每十年下降 2 %,其餘平均體重皆有下降。
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隨著氣候變遷而改變著過去的習性與棲地,以在快速改變的環境中繼續生存,然而,適應能力如不及環境改變的速度,將可能慢慢導致生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