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

智利嚴重乾旱 水果生產備受威脅

今年七月,智利發生自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問題,造成水果產量減產,水果生產為智利提供了大約七十萬個工作機會,如果乾旱缺水問題持續,食物安全 (food security) 與人民的生活將都受到威脅。
柯科博 (Coquimbo) 為智利主要生產新鮮葡萄 (table grape) 和梨 (pear) 的城市,很明顯地因為缺水問題,未來產量將備受影響,這個城市擁有的水量甚至地於最低基本的需水量。根據智利水果生產聯盟 (Fedefruta),缺水議題、不穩定地溫度變化和不正常地天氣事件,像是夏雨的出現,已影響新鮮葡萄與核果 (stone fruit) 的產量。
當地的生產者提出應有新的公共策略,加強生產者的保障來提供人民食物安全。政府也提出了海水淡化廠的設置與另尋水資源再利用的替代方案。同時,智利水果生產聯盟呼籲了緊急措施,像是行動水庫概念供給中小型的農場和經濟補貼給予受乾旱影響之農民。

氣候變遷 衝擊蔓越莓生產

蔓越莓 (cranberry) 原生於北美洲,適合成長在高酸性的沙土與寒冷的濕地,全球產區多集中在北美洲地區,有北美紅寶石之美稱,富含多酚類 (花青素等)、維他命 C 與鐵質,除了是很多甜點的配料外,在研究上發現,蔓越莓可以降低泌尿道感染與膀胱炎,其中,富含的生物黃酮為一種抗氧化物,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與老化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氣候變遷也影響著蔓越莓的生產。
美國馬薩諸塞州東南部 (Southeastern Massachusetts) 的蔓越莓生產者正面臨著無法預測的氣候改變,溫暖的春天造成提早開花,更容易發生霜凍 (frost) 問題,夏天的高溫與乾旱使得蔓越莓果實灼傷,極端的氣候變化,嚴重影響蔓越莓的產量,目前有更多研究投入在研發更耐環境變化的蔓越莓品種,種植者們藉由互相的訊息交流,壹同因應未來對氣候的挑戰。

因應聯合國最新氣候變遷報告之科學說明與回應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已於2021年8月9日公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AR6)-第一工作小組報告的最終版草案(finaldraftofWGIAR6)。因應此報告的公布,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包含科技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同發布「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氣候變遷 減少海洋魚類

氣候變遷造成海水暖化,溫暖的海水增加了魚類的生存壓力,其中也包含多種常見的食用魚。根據過去研究指出,海水暖化導致食用魚像是沙丁魚 (sardine) 和鯡魚 (herring) 的體型變小,因此牠們需要遷移到更適合牠們生存的環境。
今年發表於 Nature Climate Change,來自英國雷丁大學 (University of Reading) 和智利的乾旱區卓越研究中心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Arid Zones, CEAZA) 的研究員分析超過 1.5 億年的魚類資料庫,研究氣溫變化對牠們演化上的影響,發現海水暖化不僅僅造成魚類體型變小,也降低了他們移動到更適合環境的能力。溫暖的海水增加了魚類的生理代謝,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與氧氣維持牠們的身體功能,大魚遷移到遠方就會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反之,小魚則會減少移動減少能量耗損。
海水暖化本來以為可以加速魚類族群的生長與演化,然而,卻降低了新物種出現的速率。魚類族群下降,人類維持正常的魚貨需求,將造成過度捕撈問題,海洋資源耗竭。減少稀有魚種的捕撈,限制捕撈方式,制定相關政策,創造永續海洋資源。

氣候變遷降低熱帶地區作物疾病的發生

氣候變遷造成溫度異常的升高,極端氣候的發生,多數研究顯示氣候暖化造成作物疾病的大爆發,然而近期有科學家指出,作物疾病風險在較北方的地區 (例如中國或歐洲) 比熱帶地區較高,熱帶地區反而還延緩疾病的發生。
植物病害的爆發造成大量食物短缺與飢荒多年。來自英國艾希特大學 (University of Exeter) 的 Thomas Chaloner 與荷蘭的研究者們,利用作物與氣候模型 (crop and climate model),分析 12 種重要作物 (包含小麥、玉米、甘蔗、小米和黃豆) 在 (2011-2030) 與 (2061-2080) 的產量。發現氣候變遷在熱帶地區抑制作物疾病的發生,但同時也造成產量的下降,由於溫度同時抑制了作物本身與病原菌。
未來對熱帶地區的農民而言,科學家建議種植較耐熱的作物種類外,採用灌溉 (irrigation) 的方式也有部分作物已證實能增加產量。儘管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卻不是均等的影響所有的地區。

氣候變遷降低熱帶地區作物疾病的發生

氣候變遷造成溫度異常的升高,極端氣候的發生,多數研究顯示氣候暖化造成作物疾病的大爆發,然而近期有科學家指出,作物疾病風險在較北方的地區 (例如中國或歐洲) 比熱帶地區較高,熱帶地區反而還延緩疾病的發生。
植物病害的爆發造成大量食物短缺與飢荒多年。來自英國艾希特大學 (University of Exeter) 的 Thomas Chaloner 與荷蘭的研究者們,利用作物與氣候模型 (crop and climate model),分析 12 種重要作物 (包含小麥、玉米、甘蔗、小米和黃豆) 在 (2011-2030) 與 (2061-2080) 的產量。發現氣候變遷在熱帶地區抑制作物疾病的發生,但同時也造成產量的下降,由於溫度同時抑制了作物本身與病原菌。
未來對熱帶地區的農民而言,科學家建議種植較耐熱的作物種類外,採用灌溉 (irrigation) 的方式也有部分作物已證實能增加產量。儘管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卻不是均等的影響所有的地區。

氣候乾旱造成歐洲野火大發生並帶來40℃熱浪

野火已經在歐洲各地大肆發生,包含西班牙、希臘、土耳其,正在應對十年來最嚴重的熱浪,溫度上升到40℃,數百人被迫撤離居所。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氣候異常,乾旱高溫使得森林野火的發生機率上升,今年八月初,義大利中部的城市-佩斯卡拉(Pescara)的野生動物保護區(NatureReservePinetaDannunziana)內針葉林大火,波及多個城市,24小時內已驅離800多人,且有部分民眾受傷。雖然並沒有釀成重大的傷亡,但最大的問題仍是高溫的焚風。
根據歐洲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的野火季節比起過去的災損平均,明顯地造成更大的災害。義大利鄰近的國家-土耳其也同樣遭受野火肆虐,發生頻率與強度皆逐年上升,今年的野火面積約為95,000公頃,相較於過去十年的平均面積約為13,516公頃。然而,野火造成的煙也同樣對這些地區民眾的呼吸系統可能有所影響。因此,減緩氣候暖化仍是未來最為急迫的議題,環境影響的層面將造成嚴重後果。

熱浪導致華盛頓果園災損

位於美國喀斯喀特山脈東部的果農正面臨即將來襲的熱浪,溫度預期約為 42-45℃,且可能持續至少 3 天。這樣不正常的高溫可能導致作物受損,因此有些果農選擇在黎明前採收作物,像是櫻桃的採收。長時間超過 37.78 ℃ 的高溫延長時期也會造成作物的傷害,很明顯的是夏天延長了,春天生長季節提前到來,不再穩定的季節變化,使得農民們很難掌握作物生長與採收的狀況。最近一次熱浪來襲之時,正好是華盛頓與西北其它州果園收成一千萬噸水果的時期,而這裡的水果品質一直以來都相當優質且需求量大。植物就像是人一樣,它們喜歡溫暖的天氣,然而,溫度超過它們的最適溫度,植物生理與生長會變得遲緩,來自華盛頓州果樹協會的主席 Jon DeVaney 說道。蘋果是華盛頓州最暢銷的作物,仍有幾周的時間才能收成,近年來的熱浪造成蘋果曬傷,表面出現斑點,這樣的蘋果就無法拿到市場賣。因此,農民開始為蘋果罩上遮陰果套,但成本相對提高很多,主要應用在一些較高價值的蘋果品種,又或者使用棚罩來迎接熱浪的來襲。未來熱浪問題將會是農業需要想辦法克服的。

新型飼料 減少牛隻溫室氣體之排放

目前世界上約有 15 億頭牛,大部分來自畜牧業規模化的飼養牛隻,全球的牛隻每年排放數百萬公升的甲烷到大氣層中。根據研究,溫室氣體甲烷相較於二氧化碳對全球暖化的影響高出 28 倍,且牛隻為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者。
來自瑞士的新創公司 Mootral 開發了一種革命性的飼料補充劑名為 Mootral Ruminant,可以減少牛隻 38 % 的甲烷排放量,反芻動物的第一個胃 「瘤胃」發酵分解草類纖維,過程中微生物將氫氣合成為甲烷,再經打嗝或放屁排入大氣,此飼料補充劑就是藉由抑制牛胃中產生甲烷氣體的微生物。Mootral 也提出了 “CowCredits”,來抵銷碳排放量,也可以做為國際航空碳抵消與減排計畫 (CORSIA) 的一部分,一個 CowCredit 相當於減少一噸的二氧化碳當量 (CO2 equivalent)。期望能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減緩全球暖化。

氣候暖化動物生育能力下降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溫度上升,除了改變生態環境外,也逐漸地影響生物生理反應,根據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ofLiverpool)發表於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ClimateChange)的研究顯示,以果蠅(Drosophila)為例,觀察了43種果蠅,發現雄性果蠅(maleflies)在低於其致死溫度限制(lethaltemperaturelimit)約四度時開始變得不育,這溫度差相當於英格蘭北部和法國南部夏季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還利用模型(model)模擬,到2060年預測超過一半牠們的棲地都將太熱,所有雄性個體都將無生育能力。
利物浦大學的研究員湯姆·普萊斯(TomPrice)博士提到,極端氣候,溫度導致的生育率下降可能是對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我們已經有結果顯示,從豬到鴕鳥,再到魚、花、蜜蜂,甚至人類,各種動物在高溫下的生育能力都會下降,且並不是孤立的病例,可能有一半的物種容易患熱性不孕症。